11月21日晚6點20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大型紀錄片《農耕探文明》播出《四川北川苔子茶復合栽培系統》專題節目,探秘綿陽北川苔子茶文化,引領觀眾開啟一場探尋古老茶道的奇妙旅程。
在北川曲山鎮、永昌鎮等地,當地的茶農、茶葉協會成員,以及北川農業農村局干部職工等,紛紛圍坐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紀錄片。
在30分鐘的節目中,攝制組通過深入北川的茶園,見證苔子茶的栽培、生長環境與采摘過程,并走進北川的茶葉生產加工廠,捕捉茶葉從鮮葉到成品的華麗蛻變旅程。同時,深入挖掘北川茶文化的深厚底蘊,通過多視角、全方位展示北川在茶科技領域的創新突破,生動詮釋了北川苔子茶的非凡魅力與栽培系統的獨特價值。
“真自豪!”大家紛紛表示,看了紀錄片,不僅增強了大力發展北川苔子茶產業的信心,更激發了繼續傳承創新這一寶貴農業文化遺產的熱情與動力。
北川曲山鎮茶農謝春梅開心地說,“這不僅僅是對我們勞動的認可,也是對我們羌茶文化的傳播,真的太激動人心了。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能夠激勵更多年輕人參與茶農的工作,讓我們的傳統工藝得以傳承。同時也希望以此能夠促進我們茶葉的銷售,讓我們的茶葉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帶領員工一起觀看節目的北川莫朵格依茶業有限公司廠長劉國松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說,“為推動北川苔子茶更好地發展,我們還將深入研究茶葉加工技術,遵循農耕文化,提升茶葉品質,保護好北川苔子茶品牌。”
據統計,2024年,北川全縣將實現茶葉加工產量1850噸,茶葉綜合產值7.5億元。
北川茶葉產業協會秘書長李永杰表示,北川苔子茶獲央視報道,是產業發展的重大契機,協會將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拓展市場,整合產業鏈,推動產業融合,助力茶農增收。
如何更好地發展北川苔子茶產業?對此,北川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賈德春介紹,接下來,北川將持續深人挖掘羌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確保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生生不息。 在保護傳承中不斷創新,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提升北川苔子茶的品質與口感, 增強其市場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 同時,還要積極拓展茶產業鏈條,推出獨具特色的茶文化體驗項目,讓更多國內外游客能來體驗羌茶韻味,感受北川魅力,促進北川綠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相關新聞
在北川,茶的歷史悠久綿長,可追溯至上千年。北川苔子茶,這一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不僅是北川人民的驕傲,更是中國茶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作為北川五大主導產業之一,全縣種植面積9.2萬余畝,以全省第五個地方良種“北川苔子茶”為主,唐朝時被列為“貢茶”。
北川苔子茶是北川特有茶樹種質資源,也是野生茶樹在北川特定的環境長期生長、進化形成的一個特有品種,以群生方式分布在海拔800米—1800米的高山峽谷之間。為適應晝夜溫差大、云霧多、直射日照短等自然環境,形成了耐寒、芽壯、葉厚、氨基酸含量高等特點,是制作綠茶的優良品種。
2023年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公布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單的通知》,北川苔子茶復合栽培系統被列入全國50項“第七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之一。歷經千年的傳承與發展,該系統不僅孕育了適應北川獨特地理環境的苔子茶品種,還創造了卓越的復合種植技術、羌族手工制茶絕技,以及豐富的禹羌文化與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北川苔子茶復合栽培系統的輝煌篇章。
(北川融媒 涪江觀察記者 唐舒琪 唐云峰 文/圖 視頻來源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