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加碼、“進博效應”持續溢出,越來越多優質創新藥械加速進入中國,與此同時,讓患者“買得到、用得起、療效好”成為政府和眾多企業共同努力的方向。為了加速提升創新藥物可及性、打通惠及患者的“最后一公里”,本次進博會上,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吉利德科學融動多方力量,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積極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生態圈,讓創新藥物不再遙不可及。
吉利德科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金方千表示,“自七年前開始在中國運營以來,吉利德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持續推動全球創新療法加速惠及國內患者,并將提升創新藥物的可及性作為在華發展戰略的重點之一。借助進博會的平臺,我們很高興能與更多伙伴攜手,進一步拓展健康服務形式,為提升中國公眾的健康積極貢獻企業的力量。”
先行先試 加速滿足臨床急需
近年來,我國醫療改革新政頻出,除了加快創新藥審評審批的系列政策以外,還開辟了新藥準入“快車道”,如“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在2013年設立,為創新藥物的加速引進和應用提供了重要平臺。2023年,國務院批復《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為罕見病藥品、臨床急需藥械、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在北京建立了未注冊獲批即進行臨床應用的先行先試保障機制,進一步服務臨床用藥需求。
早在2022年初,吉利德的抗真菌藥物安必速(注射用兩性霉素B脂質體)就通過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特許藥械進口政策優勢,在國內正式獲批之前在海南樂城率先落地,成功救助了數位侵襲性真菌病患者。今年4月,吉利德成立了海南分公司,并在進博會上與海南博鰲樂城先行區再度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繼續依托樂城先行區的政策優勢,加速HIV長效療法Lenacapavir用于HIV預防在樂城的先行先試,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更早因這一前沿藥物而受益。
今年進博會上,吉利德首次在中國展出了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的創新藥物Seladelpar,該藥物于2024年8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審批,為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的二線治療帶來了全新選擇。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內膽汁淤積性疾病,多見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臨床癥狀為乏力和皮膚瘙癢等,于2023年被納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二批罕見病》目錄。為加速Seladelpar這一創新藥物在國內的患者可及,吉利德與科園信海(北京)醫療用品貿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雙方將依托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政策,探索和推動Seladelpar的進口和先行先試,幫助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解決尚未被滿足的治療需求。
加速創新藥物、健康服務惠及患者
進入中國七年來,吉利德已成功在國內引入了11款創新藥物,其中8款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已惠及約150萬中國患者。本屆進博會上,為持續提升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吉利德與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協議,雙方將依托國藥控股的全鏈路平臺,持續探索加速創新藥品進口、市場準入、基層營銷、全渠道終端覆蓋以及創新支付等項目合作,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更便捷獲得所需的創新藥物。
與此同時,吉利德還與上藥控股有限公司就HIV長效療法的進口業務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各自在HIV領域藥物研發生產和進口分銷領域的專長,就HIV長效療法Lenacapavir獲批后的進口、分銷、準入展開創新合作。上海醫藥執行董事兼執行總裁李永忠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吉利德一直在引領HIV防、治藥物的革新,我相信,HIV長效療法將可以進一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活質量。作為吉利德在中國密切的合作伙伴,我們殷切盼望能與吉利德一同為國內患者共謀福利,共同推動中國醫療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借助進博會的平臺,吉利德還將與鎂信健康簽訂一項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意向協議,雙方將聚焦“互聯網+醫療+醫藥+保險”,基于各自的專長及革新的商業模式建立戰略合作,為腫瘤患者提供多元的支付解決方案,實現獲取優質治療資源的可能性。
金方千表示,“我們期待與各方合作伙伴形成強大合力,讓創新藥物能夠更快惠及更多患者,守護百姓健康。”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