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22日,借廣交會熱力,第二十四屆Tubeless大師班(國際班)在廣州舉行,吸引了來自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30個醫療中心的34位國外知名醫療專家齊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觀摩體驗微創胸外科技術的“中國方案”。
技術,即自主呼吸麻醉下的無管胸外科手術,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何建行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國際領先技術,患者在術中保持自主呼吸,大幅度減少了術后并發癥和術中鎮靜藥、肌松藥等藥物的使用以及麻醉操作帶來的副作用。
培訓現場
來自印度的Narasimhan醫生在觀摩了何建行教授團隊演示的“無管”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手術,并看到患者術后第二天坐起身來為自己聽診,還可以下地進行康復訓練,他感嘆“太神奇了,沒想到肺癌手術現在能做到如此地步,患者恢復這么快!”并表示回國之后,希望通過該技術讓早期肺癌患者也能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福音。
培訓期間,何建行教授團隊還為學員們現場展示自主研發的裸眼3D手術顯示系統,該系統通過高清晰度成像和精確的操作控制,為外科醫生提供了更加直觀的視角,國產蛇形臂機器人憑借其獨特的靈活性和精準性,在醫生的操作下輕松完成精細的組織分離、切割等操作,體現了中國創新理念與創新技術的有機融合。
本期大師班除了胸外科醫生外,還特別接待了9名麻醉科醫生,其中6位是由已完成培訓的醫生推薦而來。來自菲律賓的麻醉科醫生Ronald Madarang表示,此次來到中國,不僅看到了現代化的醫院、先進的醫療設備,認識了技術一流的醫護團隊,而且被“無管”技術所“震撼”,“我們看到無管技術讓患者實現了快速康復,有信心把這個了不起的技術帶回到菲律賓,應用到臨床當中。”
本期大師班特別邀請了全球知名的胸外科專家,迭戈·岡薩雷斯·里瓦斯教授分享了他在單孔機器人胸外科手術方面的豐富經驗。他強調了AI技術在未來手術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在復雜手術如氣管和隆突切除中的應用,進一步拓寬了學員們對前沿技術的認知。來自全球各地的學員們在此課程中不僅學習到了無管手術的實際操作,還通過實地參觀,深入了解了中國醫院在智能化管理、醫療服務創新和AI技術應用方面的先進經驗。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