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就業形勢實現總體穩定、積極改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基本穩定、持續好轉。”1月24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運東來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3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去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繼續增加,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397萬人。運東來分析認為,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得益于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奠定了穩固基礎。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是拉動就業增長的關鍵所在。同時,服務業加快恢復,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4.6%,經濟發展帶動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運東來說。
政策紅利加速釋放為穩就業注入強大動力。國家及時調整優化穩就業政策,穩崗返還政策持續實施,吸納就業補貼延續拓展,擴崗補助及時重啟,形成了穩崗擴就業的系統性政策支持體系,全年各級政府直接支持就業創業的各類資金超過3000億元。
與此同時,服務培訓擴面增效增強了市場效能。“春風行動”等就業服務活動高頻率開展,提供了豐富的崗位信息。“技能中國”行動深入實施,推動開展大規模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
重點群體精準幫扶兜住了民生底線。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抓早抓實抓細,對城鄉困難群眾兜住兜準兜牢,全年累計促進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14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72萬人。
今年就業“穩”的基礎總體牢靠
展望2024年就業走勢,運東來認為,今年就業工作“穩”的基礎總體牢靠,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恢復,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出現,將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同時,經濟運行不確定因素增多,社會預期偏弱,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穩就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快完善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加力穩固就業向好態勢。”運東來說。
如何實現穩就業目標?運東來用五個“更加”作出闡釋:
——更加突出政策協同。完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社會保障等支持體系,釋放政策促就業紅利。
——更加突出崗位挖掘。健全就業產業協同聯動體系,啟動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擴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就業空間,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支持,推動重點企業用工服務向中小企業延伸。
——更加突出創業帶動。完善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制度,打造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等鏈式服務體系,舉辦創業活動,推進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
——更加突出重點群體。加強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支持,拓展就業崗位,構建銜接校內外的服務體系。加強脫貧人口、大齡農村勞動力就業幫扶,深化勞務協作,壯大勞務品牌,構建統籌城鄉的就業格局。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兜住兜準兜牢就業底線。
——更加突出服務匹配。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數字賦能和基層治理,推出全國就業公共服務平臺,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加密開展“10+N”就業服務活動,提高市場熱度。
“春風行動”計劃供崗3000萬個
在就業公共服務方面,運東來介紹,2024年“春風行動”將于1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全國開展。活動將聚焦農村勞動者和有用工需求的單位,集中開展引導務工人員有序外出、促進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組織企業招聘用工等服務,預計將提供就業崗位3000萬個。
“春風行動”活動內容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一是摸準需求。深入鄉村社區、企業車間進行“就業訪民情”“訪企問需”,運用多種方式了解勞動者就業意愿和企業用工需求。
二是講清舉措。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式宣傳矩陣,滾動發布活動各項安排,介紹就業創業政策和相關勞動保障法規。
三是密集招聘。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網、短視頻平臺等線上載體和廣場車站、商超集市等人流密集場所,用好“15分鐘就業服務圈”,分類推出“大而全”“專而精”“小而美”的招聘活動。
四是組織對接。開展勞務輸入地和輸出地聯合招聘、駐點招工、組團送工,組織勞務品牌專項對接,用好包車、專列、包機,幫助勞動者順暢出行務工。
五是支持創業。挖掘一批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園場地資源,梳理一套政策、服務、金融全鏈條支持舉措,組織創業導師進園區、進鄉村,支持返鄉農民工、入鄉青年創新創業。
六是暖心服務。為春節期間仍堅守崗位的農民工組織“送溫暖”活動,為大齡農民工精準推送一批家門口就業崗位和技能培訓機會,為地震、洪澇、冰凍等受災群眾上門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送技能。
據介紹,面向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失業人員的“就業援助月”活動目前正在開展。各地已陸續開通“就業大篷車”,組織專場招聘會,相關省份還為地震災區群眾開發臨時性公益性崗位,提供跟蹤就業服務和心理疏導,并協調捐贈醫療、御寒等急需物資,全力保障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生活。(記者 邱玥)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