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經開區
潼江河谷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
污水處理廠
宏仁鎮金寶村
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高效配置、基層治理效能不斷彰顯……寒冬時節,放眼梓潼大地,處處生機盎然,城鄉融合發展勢頭正盛。
目前,梓潼縣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市委八屆七次全會精神,圍繞“興產業、活要素、優服務、強治理”,突出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以“四地建設”為重點,以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為目標,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快走出一條具有梓潼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袁小龍 記者 劉曉東 文/圖
鍛造產業
工農互動助城鄉產業共榮共興
這兩天,隨著一輛輛蔬菜運輸車不停進出,位于梓潼經開區的四川樂詢食品有限公司正進行試生產前的原料儲備工作。
四川樂詢食品有限公司是梓潼為加快打造百億級健康食品產業所招引的配套企業,項目一期投資4億元,將改建蔬菜制品、調味品生產線4條;二期投資6億元,新建廠房20000平方米、蔬菜窖池330個及其附屬設施,擴建蔬菜加工生產線4條。
在園區另一處,星星米業精深加工項目正抓緊建設,即將進入收尾階段。“項目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10萬噸優質稻米,產值5億元。”據公司總經理陳明介紹,項目正在進行附屬設施安裝和設備調試,預計2月投產。
梓潼是蔬菜種植大縣和水稻種植大縣,目前有50000畝各類蔬菜上市,預計能為食品企業提供優質原材料130000噸,幫助農戶增收1.2億元。這些項目的上線,將有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解決農民銷售難題。
作為全省唯一省級健康食品產業園,梓潼經開區已集聚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圣迪樂、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福欣食品等食品企業60余家,形成川調、預制菜、酒水飲料三大支撐產業和糧油、蛋品、肉制品、蔬果加工四大傳統優勢產業的“3+4”健康食品產業體系。
2023年以來,梓潼共招引健康食品項目38個,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7個,1-5億元項目11個,形成了梓潼農副產品的全產業鏈條。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現代農業建設,逐漸形成了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城鄉一體
力促城與鄉資源均衡高效配置
這些天,許州鎮70%以上的農村家庭都接通了自來水管網,用上來自許州水廠經過嚴格消毒滅菌處理的清潔自來水,村民們熟練地用自來水燒水、洗菜、做飯、洗衣服,干凈又方便。
許州水廠項目總投資8200萬元,新建日生產水1.5萬方的許州水廠一座,延伸城鄉供水管網2000余公里。水廠采用國內最新的一體化集成式凈水設備,在原有成熟的水處理工藝技術和保證出水水質的前提下,對各水處理單元進行組合、優化、工廠化生產,可解決許州鎮、雙板鎮、金龍鎮、黎雅鎮、臥龍鎮、宏仁鎮、演武鎮7個鎮12萬余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這是梓潼縣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高效配置、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全面提升農村供水能力的縮影。近年來,梓潼縣加快實施以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工程為主的“水利補短板”行動,將全縣農村地區劃分為“三大供水片區”,擴容改造城區自來水廠,實現全域供水體系。投入資金1.1億元,建成3個骨干水源地,實現城鄉供水“同源”;投入資金6.63億元,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處、管網6000公里及配套設施,實現城鄉供水“同網”;全縣農村供水實行“統一定價、階梯水價、分類計價”,實現城鄉“共價”;通過智能供水、實時監測、“一站式”服務等方式,實現城鄉供水“同服務”。
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美麗鄉村“五大行動”,持續推動全縣鄉村水環境越來越美。如今,梓潼縣已建成水美新村20個,正圍繞“水”統籌規劃、建設、管理,讓水旱從人;融合“美”,統籌生態、生活、生產,讓美景天成;聚焦“村”,統籌政府、企業、村民,讓村強民富,奮力打造水美鄉村建設新樣板。
黨建引領
構建共治共享城鄉治理新格局
梓潼縣宏仁鎮金寶村是全國文明村,近年來創新推出村規民約“三評兩審一監督”工作法,實行積分制管理,充分激發群眾自治活力,已形成“村民訂村規、村規約村民、村莊村民管、監督全過程”的基層治理新局面。日前,金寶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名單。
文昌鎮近年來探索創新“黨建引領、社區主體、社會參與、多元共治”的“黨建+物業”基層治理模式,建成社區黨建全覆蓋、社區網格無縫隙、居民訴求全響應、社會服務零死角的社區服務治理體系,讓“舊”小區呈現“新”面貌,讓“老”居民過上“新”生活。
這些是梓潼縣持續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加快形成縣鄉村聯動、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以高效能治理促進高水平融合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梓潼縣高起點、高標準實施“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范三年行動”,圍繞“補短提能”和“特色創優”,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在“補短板”“提能力”“創特色”上下功夫、創特色、做文章、見成效,深入實踐“黨建引領+綜合服務+綜治保障+科技賦能”的社區治理框架,努力探索社區治理新理念、新機制、新模式、新場景,培育產生了一批特色社區,全縣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基層治理活力充分激發。
通過試點,有力促進了基層社區“空間優化+設施補全+服務升級+經濟激活+人才培育+文體并進+生態更新”全面發展,建立起滿足社區居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服務型社區,不斷豐富“五社聯動”新模式,實現了“硬件上有改觀、軟件上有提升、服務上有亮點、場景上有呈現”,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基層治理效能不斷彰顯。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