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新增37個市級非遺項目
活態傳承:老手藝煥發新光彩
節目表演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從綿陽市文廣旅局獲悉,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日前公布,全市有30項37個非遺項目入選。截至目前,綿陽的市級非遺項目已有210個,省級代表性項目57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7個。
此次公布的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等類別。其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2項,分別是涪城區的涪城響簧、江油市的插花劉真人固本收納法。傳統美術類4項、共5個,包括江油木雕、三臺布藝、三臺麥稈烙畫、蘭生葫蘆烙畫、安州葫蘆烙畫等。傳統醫藥類3項、共7個,包括梓潼中醫藥文化、白氏針灸療法、中醫正骨療法。其中,中醫正骨療法包括彭氏骨傷療法、馮氏正骨療法、柔式正骨療法、翠屏山道家正骨術、米家梁楊氏正骨療法等。
在此次公布的新晉市級非遺名錄中,傳統技藝類的數量最多,達21項、共23個。在這些項目中,包括市民熟悉的江油肥腸、老開元米粉、窩窩店米粉、鹽亭回族火燒饃、豐谷酒、黎雅鹽包蛋、光友粉絲等特色美食,還有曹氏泡菜、桑葉茶、平武手工茶等入選。同時,安州古琴、北川竹編、羌族服飾配飾、白馬人服飾、白馬人織麻布等傳統手工制品也榜上有名。
在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大部分與當代生活息息相關,以特色美食類最具代表性,多數都是地方特色品牌美食。有的項目傳承人長期扎根鄉村,通過非遺工坊、研學體驗、文創開發等方式帶動就業,助力鄉村振興和地方文旅發展。(龐倩怡 仝青 記者 張登軍)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