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潛能
【前情提要】
四川是全國消費大省。2023年,全省各地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打出“政策+活動+場景”組合拳,聚人氣、匯商氣、旺煙火氣。消費走出了從年初復元活血、二季度震蕩回升、三季度逆勢反轉、四季度走熱健行的發展曲線。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有效擴大消費和投資,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將2024年確定為四川的“消費促進年”,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圓桌論壇】
消費促進,還需跨過哪些坎?
嘉賓: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 朱克力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 陳友清
成都紅旗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曹世如
川觀新聞記者 陳碧紅 攝影 吳楓
2023年12月28日,尚未跨年,四川2024“蜀里安逸”迎春購物月就搶先啟動,開啟“消費促進年”。兩個多月時間內,全省將累計開展超300場活動,打造“處處有場景、時時有消費”的濃厚消費氛圍,激發全民消費熱情。
消費數據的回升與大眾消費體感為何存在“溫差”,當前消費的痛點、難點是什么?從消費提振到消費促進,四川的消費潛能還有什么?激發消費的工具箱里有哪些安排?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該提什么?擴什么?對此記者邀請政府、企業、專家學者等各方共同探討。
消費數據持續增加,消費意愿卻持續下降,為何會有“體感溫差”?
記者:從全國看,去年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2%,比上半年提高6個百分點。從四川看,去年1—11月,全省累計實現社消零總額23736.0億元,同比增長9.4%,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實現較快增長。兩個不同維度都表明消費在持續擴大,但大眾的消費體感卻有差異,這是為什么?
朱克力: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上升,足見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第一引擎”的地位日益牢固。與此同時,大眾消費體感和消費意愿的下降,也是必須正視的現象。數據與現實的“溫差”,是因為統計數據反映的是整體、非即時的消費情況,而大眾體感則受多種即時、動態、個體化因素以及不同地區和不同群體的影響。
制約當前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有三:一是收入分配的非均衡性,使部分群體消費能力未獲相應提升;二是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使居民在面臨養老、醫療等壓力時更傾向于儲蓄而非消費;三是消費環境的制約,如市場秩序不規范、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到位等問題,影響消費者信心與滿意度。
陳友清:經測算,預計2023年我省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超過2.6萬億元、增長9%以上,在全國十個經濟大省中增速有望保持首位,規模在全國的排位有望再進。同時,我們也要保持頭腦清醒。去年消費的較快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疫情后的恢復性增長,只是各地恢復的快與慢、時與效問題。當前,我省經濟運行整體仍處于恢復期,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突出困難。特別是消費領域疫情期間已是傷痕累累,疫情后“疤痕效應”又持續顯現,甚至有長期化的風險。
從供需兩側看,當前四川消費有兩大挑戰:一是居民收入放緩制約消費能力。其中,消費傾向較高的低收入、中低收入群體增速放緩尤為明顯。居民對收入預期普遍轉弱,消費傾向持續走低。二是供給結構不優抑制消費意愿。生存性消費占比較高,品質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拓展不足。2021年四川居民消費中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等生存性消費占比60%,比發達經濟體高10個百分點以上。
此外,四川作為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近40%,但社消零總額卻不到城鎮的1/4;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199元,僅為城鎮居民的六成左右,反映出縣域商業體系供給能力存在很多短板。
曹世如:紅旗連鎖作為四川門店數量最多的本土連鎖便利店品牌,接觸到大量的消費者??傮w來看,大眾日常消費確實有些疲軟。比如舉辦促銷活動,拉動能力比過去弱一些,一次性買很多商品的囤貨行為更少了,買東西的時候也更加精打細算,紅旗連鎖是市場反應的一個縮影。
華西壩大學路,老街巷引入新業態成網紅打卡地。
四川最終消費率低于全國水平,消費大省為何實力不夠強?
記者:近年來四川的最終消費率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低于發展中國家70%的平均水平。但同時,四川又是全國的消費大省,數據與消費大省地位似乎不太匹配?
陳友清:四川最終消費率一直低于全國水平,說明四川長期以來形成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特征還比較明顯。同時,四川最終消費率與全國的差距,已從2016年高峰時期低3.6個百分點,縮小到近年的不足1個百分點,這又說明四川消費動能正在加快蓄積,朝著主拉動力的大方向穩步前行。最終消費率是由居民消費和政府公共消費構成,我們初步測算,2022年四川居民消費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四川居民消費相對強勁,而公共消費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傮w看,宏觀經濟數據與四川消費大省的地位基本匹配。
成都寵博會上正在直播售賣商品的人。
需要強調的是,四川是消費經濟大省,但還不是消費經濟強省。我們人均消費水平只有全國的90%左右,還沒有達到平均水平,消費經濟強省建設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朱克力:作為天府之國和消費大省,之所以產生這一落差有多重原因。經濟結構方面,重工業比重較大、服務業相對滯后,未能有效激發消費潛力;收入水平方面,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制約其消費能力提升;區域協調方面,發展不平衡是突出矛盾,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也影響整體消費水平。
促進消費、擴大消費,當前的痛點是什么?消費潛力在哪里?
記者:從消費提振年到消費促進年,兩字之差的背后,四川有哪些考量?放眼全國,四川加快促進消費、擴大消費的潛力在哪里?
朱克力:當前促進消費的痛點難點,主要體現在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環境有待改善以及消費升級面臨制約等方面。同時,消費結構也在加速變化。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傳統消費領域已逐漸趨于飽和,新興消費領域正在崛起。然而,供給結構的調整往往滯后于需求結構的變化,導致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也制約了消費潛力的釋放。
陳友清:三年疫情對消費市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2023年首要的是提振信心,國家層面開展了“消費提振年”活動,省委省政府大力促進消費復元活血。2024年,省委準確把握消費“時”與“勢”,鮮明提出開展“消費促進年”系列活動,我們理解就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在提信心、強決心、促恢復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大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在全國消費高質量發展的大格局中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從全國視野、全球視野看,四川消費促進有三大潛力可挖。一是最終消費率相對較低,與世界平均水平有20多個百分點差距,這意味著將有1萬多億元的消費市場空間。二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四川城鎮化率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可新增消費600億元。三是四川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優勢,輻射帶動西部4億人口大市場,更有豐厚的文旅、美食資源,“蜀里安逸”消費品牌持續擦亮,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消費光明論”在四川會越唱越響。
成都錦江夜游音樂碼頭,夜間經濟活躍。
下一步,促消費應該抓住哪些關鍵環節?
記者:要讓消費者從“想消費”到“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今年將從哪些方面入手?達到怎樣的效果?
朱克力:今年的消費形勢將呈現穩步恢復態勢,但增長動力可能仍顯不足。一方面,隨著經濟逐步復蘇和消費環境改善,消費者信心有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政策層面也有望在拓展消費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通過持續減稅降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措施刺激消費需求。面向未來,消費者對高品質、個性化、綠色健康等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消費升級仍是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由此,推動供給結構優化、滿足消費者新需求將是促進消費的重要任務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消費和投資良性循環的重中之重,在于消費增長形成需求牽引力,引導資金流向那些有市場前景、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投資領域;而有效的投資又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創造更多更高質量的消費產品和服務,推動消費需求的增長。這種良性互動關系,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關鍵。在此過程中,應精準把握消費和投資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結構性改革與政策引導,打通制約消費潛能釋放的堵點,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惟其如此,方可實現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陳友清:消費促進是篇大文章,不僅牽動“三駕馬車”,還覆蓋三次產業,事關國際國內雙循環。在四川,我們總體考慮是,以“消費促進年”為統領,以培育“蜀里安逸”消費品牌為主線,把全面促進消費與高水平開放、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實施“政策+活動+場景”三輪驅動,強化“開放+服務業”兩翼協同,持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重點下好“五子棋”,在政策引領、活動促進、場景支撐、開放聯動、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五方面同時發力。
曹世如:紅旗連鎖發展到現在已經有3600多家門店,這么多年一直保持穩增長,我認為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經營管理的不斷優化提升,能夠及時順應市場需求。作為企業,可以在這方面多著力,比如,持續創造更好的購物環境,不斷增加更多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時尚類商品,讓商品結構始終處于最優化。同時,大眾消費習慣不斷變化,小小的便利店也必須緊跟步伐,我們通過大數據、云平臺,讓數據做決策,實現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