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科技日報》在頭版推出《四川:圍繞新興產業布局中試平臺》的報道,介紹四川加快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形成四川省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其中重點關注了綿陽厚植新質生產力,將新賽道變“新主道”的情況,全文如下:
四川:圍繞新興產業布局中試平臺
◎芶文涵 陳 科
實習記者 劉 俠
2023年12月,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指出,2024年四川省經濟工作必須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布局建設一批中試熟化平臺、技術轉移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并加快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形成四川省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
邁入新一年,四川省已經感受到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所帶來的強大動力。成都市日前發布2023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其中,新能源產品產量的高速增長,傳遞出四川省新型工業化向“新”蓄勢發力的信號。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綿陽市、德陽市等地,探尋四川省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秘訣。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點燃”新賽道
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創新至關重要,其發展與科技成果密不可分。
過去一個月對蜂鳥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蜂鳥智造”)來說,并不平凡。憑借新獲得的數千萬元戰略投資,蜂鳥智造成為了國內電子信息智能硬件領域首個獲得B輪融資市場化運營的中試服務平臺。
“四川大學唐成康博士研發的呼吸式捕蚊機,在我們的助力下,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書架’到‘貨架’的關鍵一躍。”蜂鳥智造董事長田勇說。當前該公司正聯合成都高新區天使母基金,發起成立全國首支由中試研發平臺牽頭設立并參與管理的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創投基金。
成都高新區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該區將設立50億元中試平臺建設基金,服務1000個中試項目。
不久前,“綿陽造”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發到非洲肯尼亞,首次走向海外市場。從去年8月項目投產,到12月出口肯尼亞,僅用了短短4個月時間。
設備研發方、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陳宇航介紹,未來公司還將開發230MeV(兆電子伏)質子超導回旋加速器,滿足腫瘤質子放射治療的全深度覆蓋。
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如同星星之火,“點燃”了一個個新賽道。在核醫學研發領域,綿陽市已成立涪江實驗室,構建核醫學“人才匯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臨床應用”的全過程創新鏈。
搶灘布局新興產業 厚植新質生產力
去年9月,2023中國(綿陽)科技城無人機產業發展大會舉行。大會展示了不少地道的“綿陽造”高精尖產品。四川垚磊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暴風4”就是其中的代表。
“‘暴風4’無人機的最大亮點就是,其運用的飛行控制律設計技術居全國第一。這讓無人機穩定性更高,在海事監測、電子吊艙掛飛等應用場景有極佳表現。”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瑾晰說。
為切實把新賽道變成“新主道”,綿陽市將無人機產業納入全市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大力培育,形成了集研發制造、產業配套、運營服務等于一體的無人機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記者走進位于四川省德陽市的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清潔能源生產制造車間,映入眼簾的重型裝備頗為壯觀。從40多噸重的水輪發電機組部件,到240多噸重的“華龍一號”核電轉軸,目前這座車間90%的產品屬于清潔能源裝備。
近年來,德陽市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突破了一批具有重大戰略引領作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能源裝備。近3年來,德陽市累計攻克關鍵技術552項,其中72項達國際一流水平。
下一步,德陽市將聚焦關鍵技術“破瓶頸”,打造世界先進的清潔能源裝備創新策源中心,并搶占氫能、光伏發電等新興領域制高點。力爭到2025年,該市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四川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四川省正與重慶市共建重點實驗室,聚焦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強聯合”培育新質生產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