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田姣
1月1日,備受關注的數據資產入表正式落地。按照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從2024年1月1日起,數據資源將被視為一種資產納入財務報表。
作為數據資源大省,四川已有不少企業正在行動。據記者了解到,已有川企率先完成數據資產入表相關工作。數據資產入表于企業而言有何好處?存在哪些難點?挖掘數據要素市場,四川應該如何發力?
已有川企率先完成數據資產入表
“我們已完成數據資產入表各項準備工作,1月1日政策落地就會即刻開始執行,后期將進行相關披露。”成都數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根據《暫行規定》要求,成都數據集團基于公共數據服務平臺運行產生的數據,經過資產認定、合規評估、經濟利益分析、成本歸集與分攤等環節,已經率先完成數據資產入賬。
據了解,成都數據集團是成渝地區首家以數據為核心業務的國企集團,也是四川省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單位。2023年9月,該集團就開啟了“數據資產入表”的準備工作,邀請了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就數據業務路徑、數據資源管理、數據價值挖掘及會計處理進行了研討,結合公司實際情況開展了“數據資源入表”先行先試。
更多企業正在探索數據資產入表的有效路徑。省旅投集團下屬的四川旅投數字信息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旅投信產”)已于2023年11月6日正式啟動數據資產入表準備工作;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在打造“智慧川煤平臺”,接下來也會積極探索“數據資產入表”等相關事宜。
數據資產入表將為企業帶來多重利好
所謂數據資產入表,即數據資產入資產負債表,是指將數據確認為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一項,在財務報表中體現其真實價值與業務貢獻。
于企業而言,數據資產入表最大的好處就在于改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學成認為,入表前數據資產是按照“成本”列到“費用”中,容易導致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偏低和利潤偏低,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入表后,除了對企業規模提升帶來最直觀的變化外,對企業信用評級、融資能力等也將起到積極作用,還將推動管理層在數字經濟上更多的投入,增強投資的積極性。
有助于帶來新的收入來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四川省金融科技學會會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曉玫提到,數據資產入表可為擁有高價值數據資產的企業提供數據資源合理變現的機會,企業可在優質數據資源的基礎上形成數據產品和服務,通過合規流通和合理定價交易,拓展收入來源。
數據是新的生產要素,但并非天然是資產。那么,哪些數據資源可以確認為數據資產,進入資產負債表呢?
據專家介紹,在數據資產化的過程中,數據資源確認為無形資產與存貨是需要條件的。按照規定,其達到無形資產或存貨確認的條件包括兩個,一是可準確計量,二是它是有預期可帶來的收益。
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張曉玫認為,首先企業要進行數據盤點,梳理自身具備哪些優質的數據資源,然后是做好數據整合,對數據重組、抽取、聚合、清洗標準化,將原本獨立的信息片段整合為有序的信息條目,最關鍵的是要進行數據估值,識別和判斷哪些數據能產生價值,能產生多大的價值。
也有專家建議企業可以將數據資產作為第四張表。楊學成提到,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去建立第四張表,也就是數據資產負債表,這樣數據資產管理就很清晰。此外,他還建議企業應該建立數據字典,梳理清楚有哪些數據,這些數據都屬于什么類型的數據。
四川可以探索以公共數據為切入口
數據已成為跟土地、勞動力、資產、技術并列的五大生產要素之一。四川是數字經濟大省,也是數據資源大省。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到36%。
挖掘數據要素市場,四川應該如何發力? “相較于企業數據和個人數據,公共數據是目前最具備流通價值和流通基礎的一類數據要素。”張曉玫認為,站在四川角度,可以以公共數據為切入口進行數據資產入表的試點和探索,既可以為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還可以有效盤活國資平臺公司的數據資產,推動土地財政向數據財政轉型。
事實上,川企對于數據要素資產化的探索也已在路上。成都數據集團透露,集團不久后將推出城市級數據要素流通服務平臺——“蓉數公園”,并引入數據資產入表服務板塊,支持企業開展數據資產入表實踐,并提供包含合規評估、成本核算咨詢、內控體系搭建、質量評估、價值評估等資產化轉型的一站式服務。
此外,四川也在著力提升企業對數據資產的認知。據記者觀察,自《暫行規定》發布以來,四川已有不少行業舉行與“數據資產入表”有關的專題培訓。在業內人士看來,企業是否科學高效地管理與評估數據,影響著企業是否能夠意識到數據應作為資產存在,是否將數據納入財務報表,并利用數據資產化帶來的紅利,也影響著數據要素市場進一步發展。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