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縣江油關鎮南清路(市交通運輸局提供)
“南清路是我們出行的必經之道,經過改造建成了寬6.5米的水泥路,現在有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提起家鄉這些年的變化,平武縣江油關鎮建筑村村民李老伯心里滿是歡喜,南清路共設置24道回頭線,現已是小有名氣的“網紅十八彎”打卡地,成為當地重要的民生路、產業路和致富路。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力支撐。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域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建設。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9個縣市區全部開展“四好農村路”國家級和省級示范縣創建工作,成功創建2個四川省“金通工程”樣板縣、69個示范鄉鎮、203個示范村,示范路長約1700公里。
堅持路產融合 建設鄉村振興之路
日前,216省道北川羌族自治縣墩上鄉至青片鄉災毀修復整治工程順利竣工,一條平整、寬敞的瀝青路在大山間蜿蜒。剛打算下田務農的張大叔扛著鋤頭,走在瀝青路上,眼里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笑著說:“這路修好了,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青片鄉是北川最偏遠的鄉鎮之一,自然資源豐富、民族文化底蘊濃厚,這幾年依托便利的交通,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建設“四好農村路”,不僅要讓農村群眾更好享受交通均等化服務,更要為農村帶去人氣、財氣。我市堅持創新融合,聚焦“農村公路+”模式,建設鄉村振興之路。自2022年以來,已累計建成鄉村振興產業路、幸福美麗鄉村路76.83公里,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1931.74公里,村通硬化路716.35公里。
農村公路的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村產業蓬勃發展,形成涪城、游仙、安州、三臺市域核心區“科技工業”+“鄉村振興”綜合大環線,江油、梓潼“農產農旅”區域環線,平武、北川“康養文旅”特色產業帶,三臺、鹽亭農產特色產業帶,構筑“兩環兩帶”路產融合新局面,將農村的環境優勢、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轉變為發展優勢,促進科技產業、生態文旅、農村經濟“三大板塊”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健全養護機制 守護暢安舒美之路
“接到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四級防汛應急響應,請各公路管養單位落實措施,積極應對,切實保障公路安全暢通。”接到預警后,梓潼縣宏仁養護站站長孔慶勇立即響應,對存在隱患的路段提前進行檢查,第一時間值守在一線。
近年來,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鹽亭、北川、涪城率先推行農村公路養護社會化服務改革,全市通過市場競爭引入11家專業公路養護單位,養護向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與此同時,全市實施農村公路管理長效化、網格化、信息化,農村公路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全域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助推實現“路長治”,落實縣、鄉、村三級路長2200余人。完善管理體系,利用“五步工作法”提升貨運網格化管理水平。全面推進科技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市農村公路綜合管理平臺,促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精準化、科學化,建設45處超限治理不停車檢測系統,開創治超新模式……
以“質量為本、安全至上”的公路管理理念為統領,為農村群眾營造了安心、舒心、放心的出行環境。
完善運營體系 服務流通便捷之路
成網成環的農村公路通村達組、聯通城鄉,在此基礎上,我市“金通工程”通過整合資源,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共同編織覆蓋全市的農村交通物流網。行駛在路上的“金通工程”小黃車,在實現“交郵”融合、“交旅”融合的同時,更為村民出行、學生上學帶來了便利。“一車多用、一人多能”,“金通工程”也為鄉村各項事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在鹽亭縣九龍鎮七里花鄉現代農業園區倉庫里,工人們正忙著打包直播間出售的花卉,一個個包裹整齊地擺放在框里。身著制服的鹽亭縣龍仙閣汽車運輸公司“小黃車”司機鄧純勇將需要運輸到縣里寄出的快件一一搬上車,整齊碼放。“這是我的‘兼職’,在沒有接送客人時,我會幫七里花鄉現代產業園運送快件,每月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鄧純勇樂呵呵地說。
我市全域推進“金通工程”,讓農村物流更便捷,農產運輸更高效,百姓生活更方便。目前,已開通農村客運班線620余條,投入農村客運車輛1491輛,因地制宜開通“趕場車”“學生車”“醫療車”“惠農車”,保障全市153個鄉鎮、1804個建制村100%通客車;建成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56個、“金通郵快”驛站961個,新建村級寄遞節點1478個。
“四好農村路”鋪就了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大大提升了農村群眾的“幸福指數”。目前,我市正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為契機,鋪筑出環境怡人、出行安全、人民幸福的農村公路。(伍劍 綿報融媒記者 唐舒琪)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