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利娜 竇軼 綿報融媒記者 劉曉東
今年以來,梓潼牢固樹立“服務企業無小事”“服務也是生產力”的理念,持續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堅持以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為主線,秉承“親企惠企助企、全心全力全程”服務理念,統籌、整合、協調全縣涉企服務職能等資源要素,建成梓潼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形成“1234”為企服務工作機制,通過數據共享共用,打通數據壁壘,切實提升服務企業能力和水平,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實現“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更好助力加快建設四川丘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地。
打造一個綜合服務平臺。堅持“園區事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深化園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整合自然資源、住建、行政審批等涉企部門服務職能,組建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整合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成為園區連接企業的“總樞紐”。企業高頻事項“應放盡放”,實現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核發等18個大類和市政設施建設類審批、建設項目驗線規劃管理等61個小類事項一站式辦理。積極拓展中心功能,變“企業上門辦”為“主動上門辦”,實現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備案、食品生產許可等60個高頻事項全程代辦,事項辦理效率較中心建成前提升60%以上。
發揮兩個角色服務作用。加快優化政務服務中心功能分區,合理設置政務公開專區、政府公報查閱區、自助服務專區、便民休息區等專區,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一站式服務,打造優質高效營商環境。一方面擔當政府各部門服務企業的“總代理”角色。企業訴求事項提交后,立即發揮“總代理”作用,按照事項類別與各相關部門良性互動、分類高效快速辦理,探索出“職責內的直接辦、馬上辦,職責外的分類辦、轉交辦,全過程的催著辦、督著辦”機制,實現“快件當場辦”“平件加急辦”。另一方面主動擔當企業訴求的“代言人”角色。發揮企業與部門之間“連心橋”作用,將企業反映問題和部門辦理情況及時反饋,對辦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逐一梳理、分析、研判、解決,最終達到“部門拼盡全力、企業收獲滿意”的良好局面。
建立三項工作服務機制。健全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制度,不折不扣落實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等制度,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一是實行全天候服務機制。實施綜合服務窗口“全天候”坐班制、項目服務窗口周二“企業服務日”和項目專員“機動靈活”代辦三種模式,搭建起為企服務的快車道。二是實行見章蓋章審批機制。啟用經開區企業服務專用章,建立見章蓋章聯合審批工作機制,凡是下放至園區的審批權限,加蓋企業服務專用章后,相關職能部門復核時不再進行第二次審核,見章蓋章,全面壓縮審批時間、提升審批效率。三是建立人才頂崗鍛煉機制。住建、自然資源、行政審批等部門定期選派年輕干部到政務服務中心頂崗鍛煉,解決規劃設計、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問題,又快又好推進項目建設。
集成四項惠企服務功能。一是集成食品快檢服務功能。在綿陽市市場監管局支持下,設立食品檢測服務站,實現對入駐健康食品產業園的食品企業提供企業標準制定、產品快速檢測、檢驗技術咨詢、檢測人員培訓等全流程服務,筑牢食品安全防線。二是集成商務服務功能。設立項目洽談專區,配備會客室和大型會議室,為招商引資項目提供洽談場地,設置農特產品、園區主導產業產品展示區,便于投資方直觀了解梓潼基礎產業及園區主導產業情況,并提升“梓潼造”產品知名度。三是集成活動服務功能。設立職工之家,配備健身房、球類活動室、閱覽室、休閑室等,為企業職工免費開放,不斷豐富企業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四是集成法律服務功能。整合政法、行政執法和法律服務三支隊伍力量,建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通過搭建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服務,打造園區“10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幫助企業維護合法權益、防范法律風險、提升依法經營和依法維權能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