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區3.2萬畝制種水稻陸續開鐮收割
綿陽新聞網訊 風吹稻浪“豐”景美。近日,安州區3.2萬畝制種水稻陸續開鐮收割,呈現出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在塔水鎮雙埝村國家級水稻制種基地,收割機開足馬力穿梭田間,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今年制種水稻面積是3100畝,預計收割600噸,收入在1200萬元左右,相比往年每畝產值提高了至少500元以上。”安州區塔水鎮雙埝村黨總支書記、主任朱冬說。
據了解,雙埝村大力推行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建立了專業制種合作社,從水稻制種的優質品種選擇、育秧、插秧、收割,實現“一條龍”服務。“收割后就把整個種子拉到儲存中心進行烘干,烘干后送往各個制種公司,由制種公司加工處理后銷售到農戶手中。”朱冬說。
“在安州,像這樣的雜交水稻核心基地差不多有10個。”據安州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楊言富介紹,“基地的發展主要通過幾個途徑,一方面,重點依托國家級合作社,成立雜交水稻制種協會,進行全程機械化服務,每畝節本增效可達520元,目前安州雜交水稻制種機械化已達82%。另一方面,依托12個職業經理人,通過職業經理人和制種公司簽好協議,和制種、生產農戶簽訂協議,搞服務。第三方面,利用全區38戶種植大戶帶動全區5000戶生產經營戶,實現2萬畝雜交水稻標準化生產面積。”
近年來,安州將基地建設作為種業發展的重點,制定出臺《關于支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的八條措施》。全區高位推動,下好基地發展這盤大棋,制種基地做到高標準農田全覆蓋,農田建設標準化、制種全程機械化、種子加工自動化、流程控制信息化、生產服務社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農業發展,種業先行。安州雜交水稻制種優勢突出,常年制種規模在3.2萬畝以上。今年,安州雜交水稻制種喜迎豐收,產量預計可達6000噸以上。(高露琿 綿報融媒記者 安崢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