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川時強調,四川要進一步從全國大局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總書記賦予四川新的戰略使命,寄予四川新的殷切期望,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把握,更加自覺擔當戰略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多四川力量。
四川曾是國家的戰略大后方,而今這個后方的意義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不可同日而語,既來自地域空間牽引的戰略縱深,也有新發展理念帶來的歷史新機遇。四川的自然地理位置雖然沒變,但正在建設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東西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讓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腹地的四川發生了經濟地理意義上的變化,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業大省、資源大省,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今天“兩個大局”歷史性交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從全國來看,雖然國家的“主要家當都擺在沿海一帶”,作為后方的四川“也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增長極,一個新的動力源”,撬動發展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四川,對四川的發展十分了解。正是對四川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地位的深邃思考,此次視察,總書記賦予四川打造西部地區創新高地、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的戰略使命,對四川發展寄予重托。四川要自覺肩負“國之大者”,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勢中定向,盡快形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自覺擔當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戰略使命,要立足四川本地實際,明確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四川歷史文化悠久、自然資源豐富、科教實力雄厚、產業體系完備,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的基本省情沒有變,產業體系不優、工業占比過早過快下降、數字轉型步伐較慢、城鎮化進程相對滯后、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制約著四川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鍛長板、補短板,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在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并實現突破,拓展新空間、撬動新動能、培育新優勢,奮力開創四川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擔大任才能大發展,這是四川發展的歷史經驗。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大道上,我們要更加自覺擔當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戰略使命,團結一致,砥礪前行,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為四川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