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夏日炎炎,走進重慶潼南高新區,到處都能看見忙碌的生產場景。棟棟廠房內流水線生產正酣,一批批高質量工業產品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
7月4日,“行進涪江·川渝九地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聯合采訪組記者,用筆和鏡頭記錄下潼南狠抓工業經濟,壯大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成渝中部千億級工業園區的縮影。
在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廢水處理車間內,成分不同的電鍍廢水通過不同管道輸送至處理車間后,經過過濾、除油、隔膜壓濾等工藝組合,最終變為可重新利用的中水。電鍍廢水中所含的銅、鎳、鉻等重金屬經過處理后轉換成了銅粉、氫氧化鉻、碳酸鎳等工業生產原料,實現了資源回收再利用。
高科技的處理流程讓采訪組記者嘖嘖稱贊。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通過自主研發“電鍍廢水閉路循環裝置”等20多項高新技術,在電鍍廢水里回收重金屬,不僅實現了資源回收再利用,也讓重金屬廢水實現了凈化循環再利用。目前,已有49家高端電鍍表面處理企業入駐園區,接受園區提供的第三方污染治理服務。
依托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潼南高新區建起了“重慶市重金屬污染防治產業研究院”“重慶陽級氧化工藝技術創新中心”“重慶電鍍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科研院所為支撐、“政產學研資用”相融合的開放式協同創新體系。
相隔不遠,重慶耀輝環保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處置一期項目同樣生產正酣。該項目去年秋季已投產,建成危險固體廢物的多金屬綜合回收生產線、產品倉庫以及配套公輔工程等,形成年產銅合金錠7500噸的生產規模。
“我們采用國內最先進的富氧側吹熔池熔煉技術,實現全過程無害化、資源化處置含銅、鎳、金等有價金屬,年綜合利用含銅廢物、表面處理廢物、電解鋁維修殘渣及其它危險廢物10萬噸,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每年節能近8000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32000噸。另外,高溫煙氣經余熱鍋爐回收熱量,每年還可節約標煤約1.3萬噸,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經濟節能綠色發展。
如何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一國家戰略下,完成成渝中部千億級工業園區的目標?潼南,扛起了“工業”大旗。
近年來,潼南工業經濟發展以項目建設為龍頭,以產業升級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取得明顯成效。
去年,該區工業招商引資完成簽約入駐阿爾特汽車、立之力機械等項目2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吉程生物、快思瑞等53個,海匯新材料、耀輝環保等40個項目竣工投產,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今年力爭開工建設華電熱電聯產、亞克智能等40個項目,投產達產都創醫藥等55個項目,以大項目帶大集群,加快建設全市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
潼南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是潼南抓項目促投資的重要手段。園區堅決落實支持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18條政策措施,針對工業企業在物流、供電、招工等方面的難題,強化精準化專業性服務,真正做到全要素保障、全過程服務,全力讓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讓工業經濟成為推動潼南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
(行進涪江聯合采訪報道組成員 綿報融媒記者 曾晨/文 陳冬冬/圖 潼南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