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又有10棟定制類廠房主體完工,預計8月份交付使用。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在園區建設過程中,開啟敏捷定制模式,按照入駐企業需求進行定制類廠房建設,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避免了無效投資和盲目建設,確保了園區規劃高質量落地實施。
上午10時,記者在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看到,靠近門口的幾棟大樓外墻已裝修完畢,室內正在進行水電消防設備安裝。園區內,十幾棟定制類廠房已經封頂,建筑工人正在進行外墻粉刷。“2023年一批次框架廠房已全部封頂,預計8月份交付使用。”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工程部長彭普楊說,第一期除修建定制類廠房外,還修建一棟擁有96個房間的公寓宿舍樓,可解決入駐企業員工工作期間住宿難題。
據了解,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項目總投資50億元,規劃用地496畝,規劃建設面積約44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項目占地面積210畝,規劃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項目于2020年11月27日簽約,2021年9月6日正式開工。“因工業制造載體多樣性、個性化的需求特征,我們在施工過程中,按照整體規劃、分區實施、永臨結合的方式,積極探索敏捷定制開發模式。”彭普楊說。
彭普楊記得,去年4月,首批簽約的一家企業需要廠房的時間比較緊,而施工手續一直沒有下來。“我們在準備施工隊伍、施工材料的同時,協調相關部門辦理手續。”彭普楊說,僅用了20天時間,所有手續都辦理完畢。他們隨后利用5個月時間,為該企業修建好3層樓的定制化廠房。“目前,該企業已入駐,并進行設備安裝。”
據彭普楊介紹,今年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又適時啟動了3.9萬平方米定制廠房的建設,目前主體已全部封頂,預計8月份即可交付使用。今年下半年,園區還啟動3萬平方米定制廠房建設,并將啟動二期規劃。“敏捷定制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不同客戶的定制需求,避免了無效投資和盲目建設,確保了園區規劃高質量落地實施。”
據悉,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在規劃過程中,將數字化納入設計理念,實現與中電光谷集團產業云的無縫鏈接。通過集團產業云,綿陽科技園與集團全國88個園區實現了產業資源共享,與集團上海、深圳、武漢產業合作中心建立跨區域招商協同。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綿陽科技園構建了“一平臺八中心”園區服務體系,一平臺集成了園區20余項綜合服務事務,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服務。
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城園項目是當前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加快推進的省重點項目之一。今年1-5月,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新開工項目99個,續建項目88個,其中,省市20個,儲備項目42個。
今年以來,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深入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圍繞“兩年見質效”“建成千億產業園”目標任務,印發《綿陽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2023年“跑出項目加速度助推千億產業園”項目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全力抓好項目服務、項目謀劃儲備、項目投資調度等方面工作。
由科技城發展改革局牽頭建立“管行業必須管項目、管項目必須管投資、管投資必須管統計”的項目推進全員全程工作機制;建立重點項目領導聯系機制,落實“簽約項目促開工”“開工項目促入庫”“入庫項目促建設”“建設項目促竣工”,推進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管理,促進項目加快建設;做優項目謀劃,建立項目來源收集梳理機制,緊盯國家、省重點發展政策扶持方向和資金投入導向,立足區位優勢、特色產業,扎實抓好項目儲備。
在項目推進方面,高新區(科技城直管區)項目推進辦的項目專員們致力當好項目推進的“服務員、調度員、推進員”,為每個項目建設周動態表,每周開展項目跟蹤調度,針對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梳理摸排。目前,在推巨星永磁、杉金光電等項目20個,總體保持“移交一批、在推一批、儲備一批”的良好工作態勢。
(郭文丹/文 喬波 劉軍/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