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兌付農民工工資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好的營商環境如陽光、雨露、空氣,對市場主體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5月8日,在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曹立軍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作風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護航綿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在優化營商環境中增添“法治化力量”,綿陽法院展現了硬核擔當——
“近年來,全市法院立足轄區經濟發展大局,以常態化、多元化法治服務為切入點,精準定位轄區企業發展中的常見問題和法律風險,采取針對性司法服務和保障措施,厚植營商環境的‘法治沃土’,助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為市域經濟大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勤說。
A“破”而后“立”助力困境企業涅槃重生
企業興,則經濟興;企業穩,則經濟穩。
法院人深知這一點。為此,綿陽兩級法院積極組建清算與破產審判庭,促進破產審判專業化,充分發揮破產救治功能,積極盤活市場要素,有效促進“僵尸企業”出清,切實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
位于江油市的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化工公司)就是在此機遇下實現了“鳳凰涅槃”。
一年前,化工公司因債務巨大,資不抵債,企業已經不能正常生產經營,于2022年1月申請破產重整。江油市人民法院收到申請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申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進行審查。合議庭認為,化工公司生產工藝先進,產品質量優良,市場前景廣闊,具有重整的價值。2022年5月,法院作出裁定,化工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重整過程中,面對企業涉訴案件較多,且存在取水許可證沒有辦理、營業執照需要增項以及資金困難等問題,江油法院組織相關人員,多次實地調研,到一線了解職工思想,解決矛盾,終于讓企業于2022年11月21日正式復產。同時,為了盡快幫助企業重整,江油法院依法指定了破產管理人,積極引進共益債5000余萬元,完成對生產設備的檢維修,使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
這樣的結局,其實并不意外。因為早在2022年,我市就印發《綿陽市深化企業破產統一協調處置工作實施意見》。
記者梳理《意見》發現,在企業破產統一協調處置具體執行過程中,法院在受理重大破產案件前,將通過共同會商確立破產審判方向:對符合產業政策、市場需求旺盛的企業,各有關部門應給予積極支持,推動實現企業的破產和解或破產重整;對技術水平低、企業發展前景不佳、對生態環境危害較大、不宜再保留的“僵尸企業”應及時通過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優越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法治則是解開競爭力密碼的“金鑰匙”。重整制度是為了挽救危困企業,讓其煥發市場主體活力。
“破”而后“立”,要快要好。
為幫助企業破冰,助推破產重整企業走出困境,針對破產案件審理周期長、成本高、協調難等問題,綿陽各級法院將實施破產審判業務培訓計劃,通過“問、研、幫、查”一體化方式,強化破產案件審理,加快“僵尸企業”出清、要素資源釋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探索建立由破產審判法官與執行法官組成的專業破產審判團隊,共同審查、審理破產案件,形成執行程序與破產程序無縫銜接的工作格局。
當事人被拘留后和解履行
B 同頻共振 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與行政機關加強工作銜接,合力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中心大局、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這是6月8日下午,綿陽市經開區法院、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簽署《關于建立行政訴訟與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工作備忘錄》時,經開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高峰的表態。
簽署工作備忘錄,建立行政訴訟與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有助于深化市場監管領域訴調對接機制,強化司法行政溝通協作,發揮各自職能優勢,以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這背后,是“府院聯動”工作機制迭代升級。
“法官,能不能緩一緩!”前不久,綿陽高新區法院在強制執行四川某木藝公司拍賣土地、廠房騰退案中,遇到承租的13家企業來求情,每家企業負責人各有各的理由,某塑膠公司稱企業這段時間接了不少訂單,如果不能按期完成的話,要承擔高額的違約金;某模具公司稱新的場地還未找好,無處安置精密儀器設備;某印務公司稱員工皆是當地居民,企業搬遷后會導致熟練員工流失;某電器公司稱公司項目引進失敗,企業經營難以維系,連搬遷費都難以支付……
高新法院知悉后,深入了解其困難與訴求,及時向黨委、政府匯報,依靠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運用府院聯動機制,積極協調永興鎮政府、經發局等單位為企業尋找適合經營發展的場地,組織企業與買受人、被執行人協商,促成企業和買受人、被執行人分別達成和解,買受人同意企業延緩數月搬遷,被執行人給予承租企業一定經濟補償,企業在延緩期滿后主動搬離涉案場地,不僅保障了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也讓涉案的多家企業得以繼續生產經營,經營不下去的企業也有資金搬離場地,成功清空場地交付買受人,實現了各方共贏的良好效果。
“此案能夠快速審結,得益于實施‘府院聯動’機制,從提供了辦公場所到協調和解,再到最后為補償提供的政策支持,都是為了最大程度維護企業的權益。”高新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常規案件審理外,“府院聯動”還在執行案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與市不動產中心聯網,在這里就能查找被執行人的房產信息;與公安部門聯網,被執行人的車輛信息、活動信息,都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與市住房公積金中心聯網,被執行人名下有無住房公積金、有無貸款買房,一目了然……在綿陽,一張“法院+X”的執行聯動網已初具雛形。
法官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C 送法上門“零距離”助企紓困“面對面”
居安思危,方能有備無患。
任何一家企業要發展,都必須要強化風險意識。多懂一點法律,多加一分細心,就能夠極大的降低企業的法律風險。未雨綢繆,才能臨危不亂。
時間退回到今年2月。
今年2月20日,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基層法院院長會。在對2023年工作作出部署時,記者注意到,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主要負責人特別提到了各基層法院要主動融入,把服務“五市戰略”貫穿于審判、執行工作的全過程,為綿陽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其中,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明確提出:今年,綿陽兩級法院將常態化開展企業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組織“營商環境面對面”座談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專業、更加快捷的司法服務。
大走訪,大調研,這絕不是一個口號。
“相關資料都帶齊了嗎?”“對于企業的疑問,我們盡量現場進行答復。”“如果他們有具體的法律方面需求,一定要認真記錄。”……端午節來臨之前,游仙區人民法院仙海法庭庭長趙倩一行人前往轄區綿陽首開喜來登酒店、四川昆林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開展走訪,通過與企業負責人座談、到企業辦公場所和車間現場察看、向企業員工問需等一線走訪方式,全面梳理企業涉法涉訴問題臺賬,聚焦企業需求,零距離提供法律咨詢,一對一指導企業破解訴訟難點、堵點,并就旅游風險相關內容進行詳細解讀。“感謝法庭普及法律知識,在今后我們一定更加注重依法經營,盡量避免法律風險,共同打造良好的旅游業態。”相關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
這樣的場景,其實在每個法院都在上演。
江油法院走進市電子商務協會,為企業“零距離”把脈問診,及時紓困解難;涪城法院將普法課堂搬進中國電信綿陽分公司,完善服務保障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法律難題;多名法官赴豪茂魔芋等企業開展走訪調研,上門問需求、解難題、促發展,讓企業從糾紛中快速抽身專心經營……
一次次“暖企為民”的惠企大走訪活動,一場場為企業針對性送去的“法治大餐”,一堂堂生動實用的“送法進企業”活動……近年來,綿陽法院變“被動聯絡”為“主動上門服務”,設身處地為民營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彰顯司法在服務營商環境中的職能作用,繼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市場主體,針對企業反映強烈問題,聯企幫企,紓困解難辦實事,發揮好司法服務保障作用,助力綿陽經濟高質量發展。
厚植沃土興萬木。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接下來,綿陽法院將緊緊圍繞“公正和效率”這個時代主題,牢固樹立“案案都是營商環境”理念,大力推進“放管服”效能革命,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深入查找營商環境存在的堵點痛點和卡點,健全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深入開展法官、行政執法人員等以案釋法、以案說法,常態化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參與、維護法治化營商環境強大合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綿報融媒記者 鄧勇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