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鑼聲敲響,科創板正式迎來新成員——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豐科技)。
華豐科技由此成為四川地方國資系統自主培育的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綿陽市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和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第七家上市公司,完成60多年發展歷程中又一次躍升。
華豐科技的正式上市,也標志著長虹在資本市場形成“7+3”的新局面,即7家上市公司(四川長虹、長虹美菱、長虹華意、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中科美菱、華豐科技),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長虹民生、長虹格潤、愛聯科技),初步建成一艘以產業和資本雙向賦能的“企業航母”。
華豐科技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光電連接器科研生產型企業。可靠連接,源于華豐——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六號,華豐科技一路護航飛天夢想;率先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高速背板連接器國產替代,華豐科技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自主可控打下堅實基礎。
科創老兵邁上新征程,“科技長虹”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積極投身數字化浪潮,長虹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推進轉型發展,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物聯網科技企業集團。
在創新中求超越
科創板定位精準: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華豐科技,實至名歸。
1958年引進俄標連接器生產技術,1984年引進美標連接器生產線及技術,2016年牽頭制定電源連接器IEC國際標準——華豐科技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再到為全球提供互連技術服務的華麗轉身。
2023年6月1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在交會對接、航天員生理數據監測等環節,華豐科技研制的10多種連接器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六號,華豐科技的“可靠連接”全程護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24年來,華豐科技先后為航天發射系統、運載火箭系統、航天服系統、載人飛船系統、測控通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空間實驗系統和著陸系統等大量配套。
長虹智慧顯示工廠“5G+工業互聯網生產線”
在通訊行業領域,華豐科技持續攻堅,摘下連接器行業“皇冠上的明珠”。2019年,華豐科技開發出10Gbps高速背板連接器并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外頭部企業對于10Gbps及以上速率高速背板連接器技術封鎖。2020年公司研發的56Gbps背板連接器產品也已通過客戶認證,并已在戰略客戶設備中大批量使用。
從低頻到高頻,從電口到光口,從標準型到特殊定制,華豐科技研制的連接器能適應深海環境(70兆帕)、高壓環境(100千伏)、高振動沖擊環境、電磁波干擾環境、高低溫環境(-70℃~+700℃)、太空宇航環境等多種特殊環境,為用戶提供互連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
60余年櫛風沐雨,60余年追趕跨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始于1958年的長虹,自成立伊始便帶有明顯的科技創新基因,也在創新中持續進步。
2023年6月20日,部分搭載“長虹超腦”人工智能系統的長虹電視全球首發。依托多模態交互、語義理解及意圖識別、大數據等技術,長虹構建起行業首個人工智能超腦系統,進一步賦能電視,在影音娛樂、學習輔導、家庭健康、知識百科、智慧辦公等領域提供更強大的用戶體驗。
一次次創新突破,一次次引領潮流。
近年來,長虹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跟時代發展和市場步伐,聚焦技術前沿領域,不斷探索多領域的技術新邊界,助力企業實現新突破,邁向發展新臺階。
在實干中求跨越
根據招股書顯示,華豐科技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綿陽產業化基地擴建項目、研發創新中心升級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綿陽產業化基地擴建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連接器產品產能710萬件/年。
邁向智能制造,華豐科技大步向前。
華豐科技生產的連接器,是廣泛應用于神舟、天宮等航天裝備的精密器件。該產品是多面異型體,材質和紋理復雜多變,比頭發還細小的裂縫、異物等瑕疵,都可能造成嚴重故障。
華豐科技生產線
長虹AI實驗室視覺檢測團隊負責人劉明華駐扎在華豐科技的生產線。在他面前,首套連接器外觀自動化全檢系統剛投入運行不久,另一套系統又開始搭建。
“下線前的外觀檢測,是重點也是難點。”劉明華介紹,以往主要依靠檢測人員通過顯微鏡觀察,國外的行業龍頭也是如此。利用人工智能實現自動檢測,打通智能制造的“最后一米”,國內外的企業都在挑戰。但真正落地見效的,長虹是第一家,填補了國內外行業空白。
連接器進入檢測線,要依次通過15個工位,從不同角度拍下20多張照片。“照片的一個像素大約是0.015毫米,這是人眼借助顯微鏡也難以達到的水平。”劉明華解釋說,在此基礎上,人工智能運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技術,識別、判斷、分析產品是否有瑕疵、有哪種瑕疵,生成檢測分析結果,“一套系統就相當于一個10多人的班組,一天能夠完成檢測10000余件,看得更準、更快。”
率先落地的應用,為華豐科技增添智能制造的強勁動能。
近年來,華豐科技產品迎來越來越廣闊的市場前景,華豐科技將承擔越來越多國家重點裝備和重點工程電連接器科研開發和生產任務,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斷提升,將有力保障華豐科技的產能、質量。
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指出,新型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四川將著力打造一批數字領航企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優秀場景。
長虹,走在前、作示范。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公告,發布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長虹智慧顯示工廠位列其中,這也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這座工廠信息化覆蓋率達到100%,關鍵設備數字化管理覆蓋率100%,工廠物流自動化率達95%,產線人均產出效率提升65%。
這是長虹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抓手,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一個縮影。目前,長虹工業互聯網正賦能綿陽三大工業園區,以及安徽美菱工業園、浙江加西貝拉工業園區等,綜合運營效率提升30%。消費電子、能源、汽車電子、白酒、環保等20余個行業、700多家企業均有長虹賦能的身影。
長虹新能源生產線
在變革中求卓越
在華豐科技上市以前,長虹旗下上市公司已有6家:四川長虹、長虹華意、長虹美菱、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中科美菱。
一家上市公司,代表了長虹在一個產業領域的優勢地位。
近年來,長虹在產業拓展方面提前布局,內部孵化了較多的產業“骨干力量”,并通過上市推動這些產業做大規模、建立較強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長虹,在變革中追求卓越。
2021年,長虹發布實施《技術平臺改革方案》,形成“三個燈塔實驗室+四個創新研發中心+多個外部聯合實驗室”的長虹中央研究院,面向未來前瞻性、共性技術研究和外部科技資源整合的平臺定位更加清晰。去年以來,“先進性技術、競爭性技術、技術生態圈”三層技術體系在長虹逐步構建并夯實,10項攻堅技術和19項重大技術創新加快推進。
同時,長虹以價值為導向的創新機制不斷健全,首席科學家負責制、設計總監制等運行機制持續優化,技術團隊長效激勵機制不斷增強。以華豐科技為例,為激發企業發展活力,華豐科技搭建了超額利潤分享體系,包含公司高管、事業部、產品線團隊等三個層面,將超過預期目標部分按比例進行再分配,引導員工通過價值創造獲得利潤分享。
透過華豐科技不難發現,日積月累的技術創新已是長虹“關鍵變量”,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動能”。
華豐科技護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在產業拓展方面,長虹極其重視傳統產業的再生。例如長虹針對上市、擬上市等子公司實行差異化管控,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授權經營有效激發傳統產業的團隊活力。目前,長虹還推動了長虹能源、愛聯科技、長虹格潤等十余家子公司實現內部的再創業,布局了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多個產業。接下來,長虹將推動及分拆出更多企業,以推動其登陸資本市場,帶動企業規模化發展。
隨著新興與核心部件產業的蓬勃發展,新“增長極”價值日益凸顯,在冰箱壓縮機、大數據存儲、軌道交通電源、物聯網模塊等多個產業領域實現快速崛起。在智慧家電等成熟產業穩步發展與新興產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2022年,長虹全年規模收入1473億元,利潤總額16.98億元,同比增長27%。
始創于1958年的長虹,已成為時代浪潮下中國企業轉型發展的成功縮影。每一次站在歷史轉型的節點上,它們都能華麗轉身,彰顯出中國企業強大的發展張力。在華豐科技的上市儀式上,長虹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秉承“產業報國”理念,用使命鑄就擔當、用創新推動發展。
(綿報融媒記者 李橋臻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