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2023(第一屆)全國產融合作大會在綿陽舉行。作為全國兩個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試點城市之一,綿陽探索出“以核心企業帶動為特點的應收賬款在線全流程融資新模式”——“應收賬款融資長虹模式”備受與會各方關注。
供應商有融資需求,核心企業有擔保,金融機構有資金保障,這樣的產融互動巧妙破解了眾多供應鏈企業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應收賬款融資長虹模式”其核心也是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黃河電子是長虹下游一家重要的結構件、鈑金件供應商,每年會形成至少一千萬元的應收賬款。由于企業規模小,而該筆資金體量大,導致缺乏流動資金,常常陷入窘境。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的出現,為此類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企業只需點點鼠標,便可迅速獲得貸款。“當天在網絡平臺提交申請,貸款資金當天就可以到賬,資金壓力得到迅速緩解,后續訂單也能夠得到保障。”黃河電子負責人劉宏告訴記者。目前,黃河電子通過長虹應收賬款融資平臺,已獲得約200筆總計超5000萬元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依托像長虹這樣的核心企業,將其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信息互通的線上平臺。
據長虹遠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涵介紹,自2017年啟動應收賬款融資服務試點工作以來,長虹已服務中小微企業2500多家,累計提供產業鏈融資規模超100億元。特別在疫情防控期間,平臺鏈上企業可以足不出戶,當日申請,當日便可取得融資資金,切實為中小微企業解決了資金難題,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擴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范圍,長虹結合多年財稅資管理經驗,將鏈上企業服務延伸至非產業鏈企業群體,中小微企業融資將不再受限于鏈上企業的合作范圍。
在日趨成熟的產融合作模式加持下,產業集群也日益壯大。近年來,長虹充分融合物聯網、5G、大數據、AI、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化技術鏈、產業鏈、資金鏈融合創新發展,以資本為紐帶布局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數字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催化平臺資源“聚變反應”,實現與不同行業企業系統的無縫對接,形成具有長虹特色的中小微企業扶持管理體系。通過不斷夯實壯大以長虹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已經形成長虹能源、愛聯科技等一批細分領域產業冠軍,加速控股集團轉型發展,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長虹控股集團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承載之一,長虹能源通過融資并購等方式完善產業布局,已經形成“堿電+鋰電”的雙產品體系,目前在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細分領域處于中國領先水平,是中國西部最大“高倍率圓柱鋰電池”生產基地。同時,長虹能源堿錳電池產銷規模位居全球前5位、國內前3位。近日,長虹能源再次以產業并購方式快速切入小聚鋰電池領域,有效落實“做大堿電、做強鋰電、做新小微電池”戰略布局。
隨著產業布局逐步完善,產業鏈與區域經濟帶動效應顯著增強。“長虹作為國企,堅持‘政策共商、機制共建、信息共享、互利共贏’原則,通過‘普惠財稅’為中小微企業賦能,提供一體化財資解決方案,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長虹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胡嘉表示,長虹將以此次產融合作大會為契機,繼續深入探索產融合作發展新方向,為構建產融協同發展新局面貢獻長虹力量。(綿報融媒記者 李橋臻)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