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宏
這次市委讀書班作為“開春第一課”,發出了擂鼓出征的動員令,深度解讀了黨的二十大精神,詳細闡釋了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總抓手,系統謀劃了綿陽未來一個時期加快建設“五中心一樞紐”的前進方向和方法路徑。我們將以學習之舉錘煉隊伍黨性擔當,以貫徹之行展現隊伍為民情懷,推動學習成果向信仰扎根、向實踐轉化。
積極擔當新時代民政職責使命,努力創新綿陽民政為民愛民的方法路徑。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民政部門是履行黨和國家民生保障職責的重要部門,做好民政工作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和具體體現。面對新階段新形勢對民生工作的新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五市戰略”為統領,以“五個民政”為抓手,全面融入和服務成渝副中心建設,在兜牢民生底線、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品質服務、滿足精神需求等方面找準突破口和發力點,扎實辦好15項民政實事,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奮力譜寫綿陽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完善兜底保障,實現城鄉共同繁榮,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礎。下一步,我們將以“城鄉融合”為指引,大力推進困難群眾救助工作擴圍增效,規范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對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擴大低保邊緣家庭基本數據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救助工作更有力度;完善優化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和主動發現機制,創新“政策找人”方式方法,引導社會組織、慈善力量、專業社工為困難群眾提供專業化服務,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讓救助工作更有溫度;積極推進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預警平臺建設,提升經濟狀況核對效率,促進市級相關部門救助數據共享,讓救助工作更有精度。
聚焦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構建綿陽養老關愛服務新格局。緊緊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統籌發展我市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截至2022年10月,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23.1%,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18.46%,均高于全國、全省水平。按照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因此,我們要準確把握養老行業的“雙重性”,大力推進政府兜底發展養老事業,依托市場培育壯大養老產業,努力構建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相協調、醫養和康養相結合的綿陽養老關愛服務新格局。下一步,我們將以全國試點為契機,深入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建設好、運營好一批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利用“互聯網+養老”搭建“居家安”本土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統籌“兩改”后農村人口流向、資源配置,片區化、集約化布局建設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做大做實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逐步實現鄉鎮敬老院收歸縣級直管,健全農村養老服務三級網絡。大力發展機構養老,壯大我市養老產業。目前,全市養老院在院老人1.5萬人,在全市60歲以上老人總數占比僅為1.2%,養老產業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我們將舉辦全市首屆養老產品展覽會,促進行業服務交流和產品銷售,培育老年產品用品市場;因地制宜,結合我市醫療資源、鄉村旅游,大力發展醫養康養服務,推出分時段、季節性的養老產品;引入國內養老品牌企業、頭部企業來綿投資興建、參股、聯營、托管養老機構,加快打造服務多元、梯次銜接的養老服務企業群體,努力形成川北片區養老產業的價值高地。
(作者系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