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刊
●市級領導干部和縣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系列談●
奮力譜寫新時代綿陽發展改革新篇章
□馮中兵
此次市委讀書班科學研判綿陽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當前形勢,深入探討了打造什么樣的成渝副中心、怎樣打造成渝副中心這個重大現實問題,更加清晰了未來一個時期加快建設“五中心一樞紐”的前進方向,將新時代新征程的戰略任務轉化成為清晰的作戰圖,彰顯了市委與時俱進、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信心和底氣。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綜合部門,全市發改系統將圍繞這一奮斗目標,識大局、謀大事、擔大任,將此次讀書班精神轉化為推動全市發展改革工作的強大力量。
放眼全盤大局,敏于聚勢賦能。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有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觀大勢、謀全局,就是要堅持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抓好歷史機遇、認識發展規律,順勢而為、借勢而起。科學把握當前綿陽面臨戰略機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綿陽肩負多項重大使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科技創新先行區建設,尤其是省委支持綿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眾多歷史機遇交匯疊加。我們要充分認識、清醒作戰,在經濟主戰場勇挑時代重擔、不負歷史使命。省委對綿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和市委提出“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定位,體現了綿陽綜合經濟實力和和輻射帶動能力在空間維度的延伸拓展、在時間維度的承接發展,統一于綿陽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歷史進程,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激勵我們在朝目標定位的奮進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發展改革系統要以義不容辭的責任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發揮好建成“成渝副中心”統籌協調作用,注重管宏觀、謀全局、抓大事,加強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重大戰略規劃、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的綜合協調,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發展大事,善于謀遠破題。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就是要保持長遠眼光和前瞻思維,在全面建成“成渝副中心”的目標引領下,既著眼未來謀當下,又立足當前謀長遠,落實好市委市政府各項安排部署,突出重點、細化舉措,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注重規劃引領。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以“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為契機,緊跟國家政策走向,推動綿陽更多重大項目、重大事項納入各類規劃,積極爭取國省各類支持政策。加大各類規劃組織實施力度,充分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揮棒”作用。注重項目謀劃。把抓項目促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中之重來推進,用好項目謀劃專班工作機制,加大項目儲備和項目前期經費保障,通過學習實踐提升項目工作本領,不斷夯實重點項目儲備、提升項目審批效率、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擴面,充分發揮項目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作用。注重縣域發展。推動以人聚產、以產興城、以城留人的城鄉協調發展,立足優勢資源、培育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縣域經濟,充分發揮縣域經濟對全市經濟的“壓艙石”作用。
擔當時代大任,勤于實干篤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是要以勇敢擔當的定力、攻堅克難的毅力、狠抓落實的魄力,保持“等不起”的緊迫感、“坐不住”的危機感,把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描繪的美好藍圖變成現實。干實事。加強經濟運行研究分析,細化經濟指標目標,壓實各方責任,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清單化、表格化、具體化、條目化推動各項經濟工作落實落細。出實招。實行“五個一”工作機制,落實2023年市級領導牽頭推進省市重點工作,實行省市重點項目推進和投資運行“紅黑榜”通報制度,推動省市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深入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筑牢產業發展主陣地。加快推進綿遂內鐵路綿陽至遂寧段建設。求實效。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加大對民生項目的爭取和支持力度,保障好糧食安全、能源安全,規范價格管理,確保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給和價格總體穩定,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系科技城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
努力以一域精彩為全局添彩
□ 胡斌
此次讀書班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領會把握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戰略部署,是一次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頭腦風暴”。安州將認真貫徹讀書班精神,加油干、大膽闖、全力搶、奮力拼,努力以一域精彩為全局添彩。
把握大勢是關鍵,始終保持發展定力“加油干”。市委八屆五次全會作出“堅持創新引領,實施‘五市戰略’,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戰略部署。此次讀書班,圍繞“打造什么樣的成渝副中心、怎樣打造成渝副中心”這個重大現實問題深入探討。安州將對標對表市委決策部署,始終保持專注發展定力,聚焦建設全省經濟生態強區目標,以城鄉體系、產業體系、開放體系“三大板塊”攻堅貫徹“五市戰略”,以打造“一極三地一中心”服務“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力爭2027年GDP進入全省前50位,努力為全市發展大局貢獻更多“安州力量”。
創新引領是靈魂,持續激發發展活力“大膽闖”。一切皆可創新,創新創造一切。此次讀書班的主題報告通篇體現了“創新”思想,并圍繞如何打造成渝科創副中心作了系統闡釋和部署。就安州來講,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是產業發展的最大短板,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制約。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創新引領”擺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用好“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等資源,持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建設一批企業主導的創新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型人才,壯大一批創新型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力爭2027年“專精特新”企業達到35家、“瞪羚企業”達到1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實現翻番達到80家;協同推進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等,努力在解決“共性問題”上積累先行經驗、在“沒有先例”上探索成功案例,切實通過“創新”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項目投資是支撐,不斷積聚發展動力“全力搶”。項目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安州始終把項目投資擺在經濟發展重要位置,以“非常之智”謀項目,“非常之力”招項目,“非常之為”推項目,32個重大項目已在一季度實現集中開工,總投資達到221億元,為全年項目投資工作開好局。我們將繼續堅持把項目投資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抓手”,全力搶項目、搶進度。進一步強化項目謀劃和招引,確保全年新謀劃10億元以上項目6個以上,新引進5億元以上項目10個以上;進一步優化項目管理和服務,大力推行“掛圖作戰”“紅黑榜”等制度,確保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2%以上;進一步加強對上爭取和金融支持,全面夯實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切實用“項目投資強勢”換取“經濟發展強勢”。
真抓實干是保障,切實凝聚發展合力“奮力拼”。“任務書”已經下達,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關鍵在干部、保障是作風。我們將踐行“一線工作法”、落實“部署、落實、督查、反饋、改進”工作閉環等要求,鮮明“實干論英雄,實績用干部”導向,教育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市委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始終堅持“拼”的精神,敏感敏銳抓落實、立說立行抓落實、認真較真抓落實,辦扎實事、做靠譜人,全力沖刺“開門紅”、奮力實現“全年紅”,以一域精彩為全局添彩,切實在“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中展現更大作為。
(作者系綿陽市安州區委書記)
為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貢獻更多更大的教育力量
□ 王永昭
這次讀書班深入探討了打造什么樣的成渝副中心、怎樣打造成渝副中心這個重大現實問題,特別是對建設成渝教育文化醫療副中心作了全面部署,在綿陽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教體部門將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高質量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成效,帶領全市教育系統迅速行動、狠抓落實,為率先建成成渝教育副中心努力奮斗。
以坐不住的政治責任感全面認領工作任務。緊緊圍繞建設成渝教育副中心“四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和實施“三大計劃”的重要路徑,扛起政治責任、強化政治擔當,把戰略擘畫轉化為任務書、施工圖、工期表。對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各項目標再提高、進度再提速、質量再提升,加快建設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試點區、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先行區、教育科研和質量評價先導區、國防科工高層次人才培養高地。
以慢不得的歷史使命感創新落實重點工作。以改革創新為引領,整合市內外資源,引進培育更多高層次教育人才,對上爭取更多教育發展政策資金項目,確保重點工作早日落實。聚力基礎教育質量再提升計劃,多渠道增加公共教育資源供給,持續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鞏固提升基礎教育在成渝地區的領先地位。加強教育人才招引和教師隊伍建設,力爭名校長、名師總數實現翻番。聚力職業教育擴容提質計劃,推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主動對接地方經濟需求,開設校企合作訂單班、冠名班,動態調整院校專業設置,培養更多高素質科技型技能人才。聚力高校提質培優計劃,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狠抓高校“雙一流”和“雙高”建設,提升在綿高校辦學層次與水平,推動高校與國防科研院所培養更多科技城人才。鼓勵在綿高校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吸引更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入駐“云上大學城”。
以等不起的現實緊迫感迅速推動成勢見效。對標對表目標任務,迅速推進落實,確保2025年前各項工作成勢見效。基礎教育方面,安州區、江油市通過國家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全面消除城鄉義務教育布局和建設盲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域比例大幅提升;建成成渝地區第一所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高中,新增省級示范高中4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保持成渝地區地級市第一位。職業教育方面,全力爭取四川省鄉村振興職業技術學院落戶綿陽,切實發揮川北職業教育發展聯盟的吸附作用,職普融通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校企合作,推進名專業、名校、名實訓基地“三名工程”建設,擴大校企聯合開設冠名班、訂單班的規模,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園區和實訓基地,新增一批省級名專業、名校、名實訓基地。高等教育方面,支持西南科技大學建設“雙一流”學科、綿陽師范學院建成碩士學位授權高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高校、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集中辦學、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國家“雙高”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突破18萬人。加大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力度,留住更多優秀人才服務綿陽發展,力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留綿率穩步提升。
目標已經錨定,號角已經吹響。我們將對標“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工作要求,發揚“新快嚴真實”工作作風,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砥礪奮進、實干擔當,為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貢獻更多更大的教育力量!
(作者系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
在“五中心一樞紐”建設中強擔當創一流
□ 鄧輝
市委讀書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市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開班式主題報告聚焦“五市戰略”,深刻闡釋打造成渝副中心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問題,為綿陽當前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綿陽發展主戰場,涪城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責任擔當、創一流業績,努力為綿陽“五中心一樞紐”建設多作貢獻。
堅持在“壯總量、優質量”上強擔當創一流。開班式主題報告指出,要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加快建成經濟總量大、發展質效高、產業結構優的成渝經濟副中心。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工業是產業發展的主引擎。推動經濟發展量質齊升,打造成渝經濟副中心,關鍵要靠產業發展,重點在強工業支撐。涪城區聚焦做大經濟總量、做優產業結構,堅持工業扛大旗、園區為載體,大力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開足馬力確保百億級產業項目加快投產達效,推動工業產值連跨兩個百億臺階,支撐區屬經濟總量再跨百億臺階,通過“壯總量、優質量”,助力綿陽打造成渝經濟副中心。
堅持在“強科技、重創新”上強擔當創一流。開班式主題報告指出,要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打造成渝科創副中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推進科技創新,是綿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自覺。涪城區堅持創新發展,推動“科創大走廊”全面突破;培育創新主體,促進科創企業集群集聚發展;壯大科創產業,推動無人機、傳感器和連接器等新賽道產業蓄勢突破,前瞻布局衛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厚植科創生態,加快推進“院士(專家)小鎮”“企業家小鎮”建設,推行“揭榜掛帥”全球攬才,通過“強科技、重創新”,助力綿陽打造成渝科創副中心。
堅持在“提消費、活金融”上強擔當創一流。開班式主題報告指出,要著力改善消費環境、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體系,打造成渝消費副中心。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涪城區堅持系統施策,推動以消費為重點的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以現代金融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著力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提質消費新場景,加速提檔升級“綿州記憶”等五大商圈,全力改造提升城市綜合體、特色街區、專業樓宇、專業市場四類空間載體,積極培育三大農業主題公園農旅新熱點。拓展城市新空間,啟動龍溪、蟠龍兩個組團開發,加快百億“涪江環球港”項目落地開工,通過“提消費、活金融”,助力綿陽打造成渝消費副中心和金融副中心。
堅持在“惠民生、增福祉”上強擔當創一流。主題報告指出,要打造成渝教育文化醫療副中心。大力發展教育、文化、醫療事業,既是改善發展軟環境、提升發展軟實力的應有之舉,更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涪城區堅持共享發展,積極探索西部地區共同富裕的涪城路徑。踐行“大民生”理念,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系統實施“十心行動”,推動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聚焦重點領域,一體推進成渝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示范區建設,大力支持鄉村文化振興,深入實施城鎮困難群眾精準幫扶“五潤行動”,通過“惠民生、增福祉”,助力綿陽打造成渝教育文化醫療副中心。
堅持在“擴開放、促合作”上強擔當創一流。開班式主題報告指出,要聚焦“內暢大循環、外強大通道”,努力把綿陽打造成聯動三區、四向拓展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開放,世界就在眼前;不開放,眼前就是世界。交通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先行官”,開放合作是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涪城區堅持內暢外聯,構建全方位立體開放發展新格局。服務保障綿陽機場、中歐班列、高鐵南站建設運營,借力開放大通道比較優勢,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建強用好“涪城薈”招商聯盟,四大區域分盟精準覆蓋,四大產業分盟全線出擊,持續擴大“朋友圈”,通過“擴開放、促合作”,助力綿陽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
(作者系綿陽市涪城區委書記)
全力推進綠色崛起蛙跳式跨越式發展
□ 黃駿
站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長征的新起點,平武將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總抓手統攬和市委建設“五中心一樞紐”部署,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努力實現“一年有起色、三年有突破、五年大變樣”階段性目標,蹚出一條邊遠山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蛙跳式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堅持項目為王促投資。全面落實“項目攻堅年”,聚焦補短板、強弱項,狠抓交通建設、城市更新、精品民宿等領域投資。狠抓九綿高速協調服務,盡早打通北向出川、出綿新通道,為綿陽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貢獻力量。加緊培育生態特色產業園區,分批推出老河溝、王朗白馬、清漪江、藥叢山等生態旅游園區;先期啟動“云上平武·大熊貓公園新生態經濟試驗區”,加快虎牙景區建設,確保年底對外開放。狠抓鄉鎮經濟試點,確保試點鄉鎮各有突破各具特色。狠抓對上爭取,助推鐵籠堡水庫等重大項目納入國省“總盤子”。
堅持交旅融合強基礎。用真抓實干答好“九綿高速通車怎么干”的平武之問,打造“百里精品民宿走廊”,在九綿高速沿線布局清漪江片區、藥叢山片區、王朗白馬片區民宿集群,在廣平高速沿線布局高村精品民宿集群。打造“快進慢游”路網體系,加快G247、G543、S415、S216等國省干線提檔升級,啟動平武高速出口至縣城改線等重大項目。同時,謀劃“來秘境平武、逛熊貓家園”系列活動,推出“梅、茶、歌、花、暑、葉、雪”七大主題活動,舉辦梅花節、自然教育周、采茶節、白馬山寨歌會、珙桐花和杜鵑花節、避暑季、彩林節、冰瀑節等系列活動,并在九綿高速全線通車之時舉辦“白馬王朗風情節”。
堅持延鏈補鏈優產業。立足“提質增量、盤閑穩優”,推動優勢資源就地轉化。構建“3+4+N”農業體系,抓好糧油、畜禽、林產等優勢產業,優先發展果梅、茶業、厚樸、蜂蜜等億元產值產業,鼓勵發展蜜桃、車厘子、核桃等千萬產值產業。抓好“熊貓走天下·生態進萬家”共享平武活動,助推生態特色農產品走出綿陽。構建“2+1+1”工業體系,穩住水電、礦產資源性企業,狠抓礦產砂石資源開發,狠抓河北—平武工業園區協調服務,推動生態工業提質增效。立足“秘境平武·熊貓家園”定位,探索壯大大健康產業,做優商貿物流、文旅康養等現代服務業。深入實施“招引百家優質企業”行動,圍繞優勢資源招引企業、壯大產業。
堅持守牢底線保安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力推進“萬名群眾進城鎮”,力爭汛期前基本完成緊急避險農戶搬遷,年內完成“7·12”“8·19”災后基礎設施和農房重建。實施“鄉村振興百村共富”行動,抓實脫貧后幫扶,嚴控返貧風險;同時,落實政策紅利,依托平武中學南山清北班、山區衛生健康半小時服務圈、民族民俗文化傳承保護等載體,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狠抓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營造“凈、齊、美、優”的旅游和人居環境。狠抓森林草原防滅火、防汛和防地災、建筑施工、非煤礦山、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等領域安全,嚴密防范安全責任事故,堅決防范因災人員死亡,嚴防死守安全發展底線。
堅持錘煉作風提效能。全力實施“作風轉變年”,推動“千名干部換思想轉作風”,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將全縣干部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市委部署上來。大力實施“千名人才大招引大培育”工程,確保人才引進數量、質量雙雙超去年。持續開展招才引智、招院引所,鞏固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老朋友”合作,尋求與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社科院生態所、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等“新朋友”支持。落實干部能上能下規定,落實“嚴管九條、厚愛九條”,定期評選“干事創業好班子、擔當作為好干部”,嚴肅查處有令不行、頂風違紀,鮮明表揚擔當作為、令行禁止,錘煉“敏感敏銳、立說立行、認真較真”過硬作風。(作者系平武縣委書記)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