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
一個文明的城市必然是治理良好的城市,而法治是文明城市建設的有力保障。在我市文明城市建設中,應加強城市法治建設,夯實發展基礎,讓文明城市建設更有底蘊和底氣。
科學立法夯實文明城市建設根基。就地方而言,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文明促進條例,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讓文明城市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而提升新時代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綿陽市制定《綿陽城市文明促進條例》,明確了文明行為的內涵、責任主體、不文明行為治理、文明行為的保障與促進以及法律責任,指明了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隨著新問題、新情況的出現,要對已有法律、法規進行進一步完善,建立更高質量的文明城市建設法律、法規,進一步鞏固、拓展文明城市建設成果。
嚴格執法營造文明城市建設的良好環境。文明城市中的文明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設文明城市,要抓住經濟基礎,以嚴格執法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建立公平、自由、效率和安全的市場競爭機制。同時,要以嚴格執法為抓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要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著力加強高新科技的專利技術和商業秘密保護,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筑牢文明城市建設的物質根基。執法要嚴格遵守執法程序,依法執法,不斷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
公正司法守護城市建設的文明底色。要發揮司法定分止爭功能,通過解決爭議,平等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確保每個市民都能夠在法律的保護下生活,為市民提供發展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從而激發市民參與文明城市建設的活力。要發揮司法懲罰犯罪功能,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打擊和制裁,遏制社會不文明行為的發展趨勢,從而引導正確發展方向,為社會的正義、公平、和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還要堅持司法為民,以文明司法推進社會文明。
全民守法凝聚文明城市建設的社會共識。法治是助力和保障物質生活的強大制度力量,也是涵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不斷增強市民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涵養市民文明意識,要強化法律權威和尊嚴,引導居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積極主動地維護社會秩序和文明行為。要充分發揮好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的作用,推動法治觀念入基層、入人心。要完善法律公共服務體系,使公民了解自己的權益并能夠行使和維護這些權益,養成遵守法律、自覺維權和參與法治的能力,從而減少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法外手段的使用,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開展憲法和民法典主題宣傳,加強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推動法治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有效提高公民法治素養,保障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社會生活,從而營造崇尚法治、文明和諧的新風尚。
(作者單位:綿陽市委黨校)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