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綿高速建設現場。 (蜀道集團川高綿九公司供圖)
探訪點位:九寨溝至綿陽高速公路(九綿高速)平通段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
“抓緊時間!”目送貨車遠去,齊小康把路障放回原位,抬頭看了眼天色后對現場其他工作人員說。臨側公路上,攤鋪機、壓路機轟鳴,正忙著鋪筑瀝青路面。
齊小康是中鐵十一局九綿高速路面5-1標項目經理。今年,包括該標段在內的九綿高速117公里將建成通車,為實現這一目標,項目團隊正抓緊一切有利時間進行路面施工。
多道工序并進,1小時鋪200米路面
路面鋪筑在九綿高速平通段的拱橋村大橋進行。其為雙向四車道雙幅路,一側路面正在進行瀝青鋪筑。遠遠地,就看到幾臺壓路機在來回壓路。
“一般路面要鋪3層,這是這一段最后一層了。”齊小康說,路面質量好不好和瀝青的鋪筑關系密切,特別是作業時室外溫度不能低于10℃。九綿高速平通段位于山區,入冬后,氣溫下降很快,晝夜溫差大,晚上不能作業。為了確保今年順利通車,前段時間,項目配備了兩套裝備,布設兩個作業面,同時攤鋪。
說話間來到施工路段。最前方的攤鋪機正被馱著一整車瀝青料的運料車“投喂”。“吃飽”后,攤鋪機“龜速”前進,背后的管孔不斷“吐”出瀝青料,接著再被自帶的切片刮平整;幾名工人戴著口罩,跟在車后輔助施工。瀝青料很燙,攤鋪機上溫度顯示屏跳動的數字是“165℃”。
4臺壓路機也緊跟而上,前后左右來回碾壓……幾輪碾壓后,現場試驗員焦尹拿出設備,蹲在地上測量溫度。“散了一會兒熱,比剛倒出來的溫度低,但不能低于140℃。”
大型壓路機完成作業后,一臺更為“小巧”的壓路機駛來,對路邊的瀝青料“精修”。只見司機探出頭,緊盯腳下,操縱著機器,以“毫米級”精準度駛過,原本微微上翹的邊角,變得緊實、平整。
很快,又一段嶄新路面鋪筑完成。齊小康介紹,多道工序并進,1小時能鋪180—200米。
心中有本“賬”,所有工序無縫銜接
當天的路面鋪筑計劃是2公里。齊小康提前一天做好計劃安排,致力讓所有工序無縫銜接。
現在正是九綿高速沖刺年終通車目標的關鍵節點,鋪路、伸縮縫安裝、房建、土建等多項施工同時進行,僅平通段,每天就有六七千人同時作業,涉及8個施工單位。每項施工又有不同訴求,有的需要斷道,有的需要臨時管控……為避免影響進度,線路上以標段為界,組建了“交叉施工群”,涉及該標段的施工單位,在群里公布自己次日的施工界面、通行界面,避免在同一界面出現交叉施工。
“你看,這是今天的行車路線。”齊小康點開手機里的“交叉施工群”介紹。齊小康對行車路線尤為關心,因為路面鋪筑所用的瀝青料,全靠運料車從15公里外的拌合站運過來。“40分鐘車程,如果遇到阻斷,就會耽擱鋪路進度。”
原來,瀝青料需要在拌合站里高溫加熱到175℃—180℃,再通過車輛及時送到工點。拌合站每小時出產一次,20輛運料車循環往復,運送新鮮出爐的瀝青料。料來、攤鋪、壓路;再上料、攤鋪、壓路……“按目前進度,12月底,基本能完成所有路面的鋪筑!”齊小康胸有成竹。
路面鋪筑要“交賬”,還有個“堵”點——作為九綿高速控制性節點工程的邊家坪隧道還在施工,不具備交付條件。不過,前來督促進度的蜀道集團川高綿九公司平通代表處負責人鐘鳴給了齊小康一顆“定心丸”:“隧道交付時間會提前幾天,做好準備!”
鐘鳴心中也有一本“賬”。他督促的不僅是路面鋪筑,還有機電、交安等工程。這些工程,有的相互交叉,有的相互銜接,前面沒做完,后面就沒法做。
“我們是倒排工期、順排工序。”鐘鳴說,按照年底通車的時間節點,每項工程、每道工序都已排出相應節點。“一個一個節點完成,年底通車就沒問題。”(原載2023年12月10日《四川日報》)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