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引領·創新轉化·開放合作”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11月22日至26日在四川綿陽舉辦。作為國家級科技創新合作交流平臺,科博會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凝聚創新力量、用好創新資源、深化創新合作,加速綿陽科技創新步伐、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據介紹,前10屆科博會累計簽約各類投資合作項目3500余個,簽約金額突破9000億元,為綿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本屆科博會吸引22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參會,共簽署招商引資項目協議101個、簽約金額1024.89億元,其中,綿陽市簽約項目54個、金額910.59億元,為中國(綿陽)科技城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近年來,綿陽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成果轉化,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加速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創新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和“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差異化推動園區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建成10個特色(專業)園區,加快提升產業發展整體競爭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1個工業園區集聚規上工業企業946戶、集聚度超70%,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超90%。
著眼高精尖特,綿陽提出做大做優電子信息等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核技術應用、激光技術應用、新型顯示、光伏儲能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部署空天產業、前沿新材料等未來產業。“今年前三季度,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4.7%,正加快從‘新賽道’成長為‘主賽道’。”綿陽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磊說,綿陽依靠現有優勢進行布局,依托中物院科研優勢,打造核醫療健康產業園,今年已有23個總投資超240億元的項目落戶園區。
推進科技協同創新是系統性工程。為此,綿陽推出一系列“科技創新先行”改革舉措,建設“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通過云端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目前已入駐知名高校24所和頂尖創新創業團隊29個。實施“科技顧問”“科技助理”制度,推動企業技術需求和院所、高校技術供給有效對接,著力暢通科技創新供給端和需求端,目前已推動46項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出臺“金融十條”等政策,高水平運營科創基金小鎮,入駐金融機構12家、管理基金34只、規模近300億元。制定“人才十條”,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組建四川首家國有人才集團——綿陽科技城人才發展集團,加快建設1萬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人才十條”實施以來已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3.6萬名,全市專業技術人才達25.6萬人。
數據顯示,綿陽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分別達18戶、709戶、35戶、5戶(個),相關企業總數均居四川第2位。在近日發布的《2023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研究》中,綿陽在“2023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50強”榜單中排名第17位,較去年上升3位。(經濟日報記者 鐘華林 劉暢)
(原載2023年11月26日《經濟日報》)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