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城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觀察智慧井蓋管理系統
11月15日,由國家信息中心、亞洲數據集團主辦,以“數字變革激發城市新活力”為主題的2023智慧城市發展高峰論壇在高交會期間成功舉行。
同期,“2023中國智慧城市評選頒獎典禮”公布了本年度各類獎項的評選結果,游仙區在智慧城區領域再次嶄露頭角,蟬聯“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獎”,成為四川省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城區。
11月17日,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通知,確定在7個地區開展四川省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試點,而綿陽市游仙區為全市唯一。
于游仙而言,可謂“雙喜臨門”。近年來,游仙先后獲得“2022年中國領軍智慧城區獎”“2023年全國數字政府優秀實踐案例”“2022年四川省政務信息化先進區”“2023年四川省第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2022年綿陽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建設和政務數據共享工作縣市區第一名”等殊榮。
1.為智慧城市蓄力賦能
“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更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游仙區大數據中心主任唐凱表示。
具體而言,游仙堅持以“政府決策科學化、基層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為指導思想,持續掀起一場場“頭腦風暴”,按照“一云、一網、一中心、N應用”的總體發展架構,加快推進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從而更好服務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發展。
如何做?一方面,游仙成立游仙區數字化發展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區委副書記、常務副區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40多個重點關聯部門及區屬平臺公司“一把手”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大數據中心。同時,建立“周安排、月督導、季通報、年考核”閉環工作機制,書記(區長)每月聽匯報,形成強大領導力、協調力、保障力和推動力。
另一方面,印發《游仙區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游仙區政務數據共享開放及安全管理辦法》,在明確全區信息化項目申報、審批、建設流程及相應公文模板的同時,也明確了硬件設備、網絡架構、數據存儲、數據交換和安全管理統一標準和規范。
走出去,請進來——游仙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代表赴外地通過參觀學習、交流研討,碰撞思想火花。
游仙引進了華為公司以“先租后建”的模式,聯合建成投用中國科技城大數據中心,已成為符合“信創”要求、達到三級等保的國產自主、安全可控云底座,能提供18類160+項云服務,可滿足游仙區未來三年需要。
同時,全面升級改造全區電子政務外網,建成一張安全可靠、性能先進、可視可管可控、具有較強演進能力的電子政務外網。目前,以“固網+5G專網”形式,游仙實現電子政務外網覆蓋全區所有部門、鎮街和村(社區)。
而游仙,擁有500平方米、具有集成展示、決策指揮、科普示范、招商推介、參觀交流五大功能的中國科技城大數據中心展廳,也在去年投入使用。
“擁抱數字化”已是游仙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在游仙打破壁壘、精準整合,聚焦政府管理治理、數據整合共享、優政惠民興業的背后,是多功能云平臺的建設,是多個分散系統的集成,更是多類智慧應用得以開發。目前,已基本建成集“采、存、算、管、用”一體化數據服務平臺,滿足政府、企事業單位對網絡和云資源的多元需求;搭建起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橫向連通區內,縱向連通市上,實現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交換;數字化綜合辦公集成平臺游仙“政務通”正式建成投用,實現讓全區所有領導干部職工通過一個平臺辦完所有工作事務。目前,已實現區、鎮、村(社區)三級覆蓋,注冊用戶3600余人;依托“天府通辦”縣級分站點,打造“民事通”,推動高頻熱點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已接入61項國、省、市一件事服務,對接10個市級部門21個接口,上線6項查詢應用、2項辦理應用……
村民使用陽光監督平臺觸摸一體機查詢惠民政策執行情況
2.為數字游仙架橋修路
“這個井蓋‘機靈’著呢!它不僅防丟失、防傾斜、防溢滿,而且一旦發生異常,就會及時感應并反饋數據,自動報警……”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這一幕,發生在游仙。
近日,游仙轄區主干道近2000套“智慧井蓋”正式上崗,智慧井蓋管理系統也得到全面驗收,這是綿陽城區首次使用智慧井蓋裝置。
“智慧井蓋”的智慧從何而來?井蓋之下安裝了智能設備,該設備自帶三件“法寶”——水平陀螺儀,能敏銳捕捉井蓋是否傾覆側位;水浸傳感器,下大雨井下積水漫到一定高度,將觸發報警感應;感光透鏡裝置,井蓋如有損壞,能馬上感應到光照,反饋數據。
“智慧井蓋”具體有何實效?“以前都是通過街面巡查及數字城管中心反映后,前往現場用肉眼去找問題,現在有了這樣的智慧井蓋,處理問題既高效又便捷。”游仙區市政工程建設維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智慧井蓋”如何管理?智慧井蓋管理系統集傳感、GIS導航、計算機網絡以及其他無線通信等物聯網相關技術于一體,可對井蓋實行資產管理、實時定位監控、防盜監管、報警聯動、鑒權、設置、數據分析等。若有報警信息,區市政維護工作人員手機上安裝的監控軟件會立即出現彈窗通知,通過數據定位反饋,一鍵導航該報警位置,解決井蓋被盜、受損和市政井淤堵積水等問題。
對游仙而言,這是“政府智治、數據賦能”的生動實踐。另一邊,市大數據中心牽頭建設的區域醫療影像互認體系也在游仙“落地生根”。
“以前在別家醫院檢查的報告,到了另外一家醫院就診,需要重復檢查,有時一天、兩天甚至更多的時間都浪費在了重復檢查上面。”劉阿姨對此深有感觸,“現在好了,在‘i綿陽’上,不僅能查到以前的報告,還能掛號預約,真的方便了不少。”
劉阿姨口中的“方便”就是得益于區域醫療影像互認體系建設:通過發布統一接口標準和數據編碼,實現了不同醫療機構間檢驗檢查數據互通共享,并同步將數據與綿陽市城市服務平臺“i綿陽”掛接,對上和橫向與17家市級、區縣醫院互聯互通。
同時,為提升診療質量,游仙通過市大數據中心建設的AI中臺賦能,運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為全區所有醫療機構提供影像輔助診斷能力,各基層醫院診斷效率提升28%,準確率提升26%,有效提高了全區醫療診斷質量。
目前,游仙已初步形成“三級醫院診斷指導,基層醫院檢查治療”的緊密協作遠程醫療新模式,實現了醫聯體協作更加緊密、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顯著增強的三贏局面。
自今年6月以來,游仙各醫療機構線上線下累計互認檢查結果已達1.58萬份,互認患者1.12萬人次,累計節約資金286萬元。截至目前,累計開展遠程影像診斷17萬余例、遠程心電診斷5萬余例、遠程肺功能檢測200余例、遠程超聲150余例、網絡門診2000余例,為轄區患者節約醫療費用1000余萬元,基層醫療機構滿意度調查上升近5個百分點。
進行自助簽約村民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
3.為區域發展換擋提速
直播帶貨走進田間地頭,幫助農民增加農產品銷售渠道;工廠里全自動生產線,極大提升生產效率;辦理政務服務事項,信息互通節約時間成本和金錢支出……
一系列便捷務實、獨具特色的應用場景在游仙頻頻“上新”。近年來,游仙通過市上賦能、市區聯動,堅持“小切口、大場景”,先后發布了一批服務經濟、樂享生活的場景應用,讓企業需求網上快辦、群眾期盼掌上好辦。
萬物皆“數”。當前,數字化浪潮正以席卷之勢改變各行各業。面對未來進一步推進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游仙早有規劃——
以中國科技城大數據中心為依托,圍繞打造數字政府、構建數字社會、發展數字經濟三項工作重點,全面搭建起滿足政府、企業需求的“政務云+產業云”混合云架構,圍繞“城市智腦”這個核心,建設“政務通”“民事通”、高點視頻大數據智慧應用、空間地理信息平臺、智慧交通信息管理平臺、智慧園區管理平臺、科技服務平臺等低碳綠色智慧應用,以數字化引領,以綠色化支撐,推動政府辦公、城市管理、群眾生活、企業發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注入強勁動能。
在堅持統一領導,高位統籌試點建設的同時,游仙將整合全區信息化項目財政資金,每年財政預算資金不少于1300萬元,專項用于低碳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并且積極謀劃申請專項債,新建大數據中心,力爭建成川渝算力樞紐節點和綿陽科技城的重要邊緣計算中心之一,強力保障雙化協同轉型發展。
“數字”當前,人才引育必不可少。游仙將充分依托富樂人才計劃“1+4+N”政策措施(實施“1”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實施“4”類普惠性政策措施:“富樂聚才引智”計劃、“富樂育才提能”計劃、“富樂用才增效”計劃、“富樂留才悅享”計劃),招引和鼓勵數字化人才深度參與游仙數字化發展,更高質效推進雙化協同轉型發展工作。
“我們將聚焦優政、便民、利企發展目標,進一步夯實數字基礎設施,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經濟運行、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等各個領域,加快推進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典型應用場景建設,提升城市科學化、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唐凱表示。
?。ňd報融媒記者 周鈺 游仙區融媒體供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