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科技之城——綿陽,將又一次敞開胸懷迎接四海賓朋。立足綿陽,放眼世界,以“科技引領·創新轉化·開放合作”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如約而至。
從2013年起,科博會已連續舉辦十屆,成為綿陽乃至全省科技創新和開放合作的重要窗口,也將肩負著“國家使命”的綿陽,推向了科技創新的前沿舞臺。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作出“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打造西部創新高地”等重要指示,為四川科技創新把脈定向。
以歷屆科博會為刻度,回眸過往,綿陽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正全力用創新的鑰匙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之窗”。
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版圖上的重要拼圖,第十一屆科博會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以科技之名,聚城市之光,這場“科技之約”,正從“新”出發,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塑造中國科技城的新動能新優勢!
以科技為引領 刷新展會新能級
在時間的坐標里回望,發端于科技城建設、始創于2013年的科博會,正成為綿陽科技創新交流的重要窗口,產業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
闊別三年,第十一屆科博會再次面向公眾開放。對標學習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國際展會,今年科博會將呈現一副怎樣的新面孔?釋放怎樣的新機遇?各方都在期待。
新的內涵,刷新展會能級。在科技部、工信部、歐美同學會等鼎力支持下,本屆科博會將聚焦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圍繞顛覆性技術、科技協同創新、城市科技創新等領域,舉辦5項國家級科技創新活動。各類研討交流、主旨演講、科技金融峰會等活動將達13項,還將舉辦4項產業活動、2項賽事活動。
驅動未來的前沿技術,將在此發布。本屆科博會主論壇上,行業頂級科學家、知名企業家將分享前沿顛覆性技術最新動態,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布局作出展望和建議。
以新姿態亮相的還有一批先進成果和硬核展品。圍繞國家科技重大成就、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等領域,現場將展示國內外科技創新發展成就和最新成果。探月工程、“人造太陽”、“中國天眼”等一批“國之重器”將集中亮相。
前沿科技、最新成果、重磅對話,將不約而同在本屆科博會上發布,這并非偶然。
綿陽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肩負著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去年以來,綿陽堅持創新引領,確立以“科技立市”為首的“五市戰略”,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成果轉化,推出系列創新舉措,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高端創新資源持續匯集,生態不斷優化,更多科技成果走出“深閨”,新興產業集聚成勢。不斷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綿陽創新能級大幅躍升,賽迪顧問發布的報告顯示,綿陽位列2022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百強榜第20位,是全國進位最快的城市。
大膽地試、勇敢地創。借科技盛會,綿陽也將更好的“充電蓄能”,加速培育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
以創新促轉化 擁抱產業新機遇
科博會是展示交流的平臺,也是觀察產業脈動的窗口。
11月21日,作為今年科博會的一場重頭戲,第二屆中國激光科技創新產業大會召開,6位院士領銜的“科研天團”,攜業界領軍人物,應用單位等400名嘉賓齊聚綿陽,共商技術和產業應用未來。
“希望綿陽的激光領域人才能考慮一下寧波,有機會來長三角,共同推動激光事業發展。”在大會演講現場,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激光極端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拋出橄欖枝。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激光市場之一,依托雄厚的科研資源和扎實產業基礎,近幾年,綿陽前瞻布局,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激光產業基地,從“追光”到“造光”,激光產業正加快壯大,加速成勢。
好技術、好項目離不開金融支持。科博會期間,還將舉辦天府科技金融投融資峰會,多家國內頭部創投基金、銀行、擔保公司將參會。技術、產業與資本有機對接,力促更多好項目落地成長。
兩場活動,釋放著一個重要信息:暢通科技創新供給端和需求端,以創新促轉化,借科博會大平臺,好技術加速“變現”好產業。
為了做好轉化承接,大量幕后工作早已提前鋪開——
立足綿陽,放眼全球,早在2022年,綿陽就創新建設“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匯聚更廣闊的創新資源,如今已入駐中科大、哈工大等知名高校23所,帶來27個頂尖創新創業團隊,通過與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聯合培養、技術聯合攻關,打造了“買全球、賣全球”的科技創新大市場。
產業是區域競爭的制勝關鍵,在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省”“產業強市”戰略中,綿陽聚焦前沿技術和產業變革重點領域,大力開展“新賽道”卡位競速行動計劃,確立了激光技術應用等8個新賽道產業方向,搶抓產業風口。
通過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和“產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差異化推動園區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快提升承載能力、培育鎮園之寶、聚集優勢產業。
以激光產業為例,1500畝的中國(綿陽)科技城激光技術應用產業園正加快建設,已簽約項目23個,入駐項目16個,14個項目已投產,總簽約金額達71.5億元。從一簇光束,到一個“造光”的產業集群,折射出綿陽創新轉化,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的縮影。
科技轉化需要承載空間,也離不開政策和人才。去年以來,綿陽又推出“科技助理”“科技顧問”,實施“科創十條”“人才十條”“園區十條”“金融十條”“招商十條”等政策,并創新組建“綿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和“綿陽市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叫響“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品牌,打出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
大潮既起,勢不可擋——
一年來,涪江實驗室、航空動力科技創新中心、光子技術研究院、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相繼在綿成立。
一個個“綿陽創新”“綿陽智造”從實驗室里走了出來,“四川造”首顆SAR衛星——“涪城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總投資60億元的空天產業項目簽約落戶涪城。
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不斷提檔升級,截至目前,綿陽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2個,企業(產品)總數達到5家,新增數、總數均居全省第二位;擁有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萬家。
本屆科博會設有綿陽科技城展區,將有200余件“綿陽造”創新產品登場,集體展示硬核成果的同時,借力更高平臺,擁抱更多機遇,在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以開放促合作 拓展城市新空間
打造開放合作平臺是科博會的重要使命。
印度尼西亞是本屆科博會的主賓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綿陽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結合部及連接線上的重要支點城市。如何巧借科博會舉辦,探尋更多國際交流合作,鏈接“東西”,尋找世界坐標下的“綿陽精彩”,是本屆科博會帶給綿陽的又一份驚喜。
開放合作,將鏈接更深層次區域協同。本屆科博會上,還將舉辦川渝科技論壇、首屆川渝科普大會等系列重磅活動,助力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請進來,走出去,這正是綿陽實施“開放活市”戰略的生動寫照。2022年以來,綿陽開放合作的“腳步”遍及長三角、大灣區等沿海發達地區,先后六次前往廈門、東莞、蘇州、佛山、無錫、寧波開展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三推”活動,擴大“朋友圈”。6場活動累計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68個、簽約金額2024.55億元。
以“破圈”思維聚合作之力。2022年以來,綿陽以產業鏈思維,全力以赴引進一批處于頭部供應鏈、高端價值鏈的重大產業項目和補鏈強鏈延鏈型項目,持續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新賽道產業集群成勢。
總投資280億元的巨星(綿陽)稀土永磁新材料產業項目,是2022年綿陽新引進的3個百億級產業項目之一。去年5月簽約、7月開工建設,今年6月成品產出,如今8條生產線全力沖刺全年目標。今年1-9月,綿陽已累計引進5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25個、百億級項目5個,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保持強勁態勢。
更開放的合作,創造更多的機遇。奔騰不息的中歐班列成渝號、中亞班列如一條條強勁有力的大“動脈”,將“綿陽造”源源不斷地運往絲路沿線國家地區,也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落子捷克、聯姻“巴鐵”……長虹集團加快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布局,踏上了“實施全球化資源協同”的征程。2022年,長虹集團海外業務收入已達到28.9億美元。
融通內外,駛入“開放活市”快車道。如今,“綿陽造”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前三的達到22種。全市進出口實績企業總數達315家,年進出口額過億元的企業達34家,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比超過一半。全市累計對外投資達15.8億美元,規模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物理突圍,帶來思維的破圈,眼界的躍升。創造性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提質,評選“十佳十差”鄉鎮,生態宜居之城的底色更濃,厚植了發展優勢。更多高層次人才,來綿陽創新創業,資金加速聚集,產業結構優化,活力加速釋放,現代產業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我們一周前就訂了綿陽的機票,已過來考察兩天了,距離拉近了,合作才能近,后面投資發展才更有勁。”11月20日下午,來自浙江的客商曾先生和綿陽經合部門的幾位“老朋友”熱情握手。本屆科博會期間,他所在的長三角地區還有長江精工、德國碧然德、大華股份、新華三等眾多參加過“三推”活動的老朋友來綿,深度考察洽談。
借科博會之機,綿陽“朋友圈”設置為“世界可見”,主動擁抱新發展格局,與全球握手,深度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和創新鏈。
以創新之光,閃耀科技之城。從“新”打開的第十一屆科博會,在科技創新、開放合作的旋律上,將奏響怎樣的華彩樂章?我們一起見證。
(綿報融媒記者 李霞 蘭建春)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