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鷗》演出現場
11月10日晚,由綿陽市原創、涪城區傾力打造的芭蕾舞《涪鷗》在德陽市文化宮劇場上演。
舞臺上,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芭蕾舞演員們猶如雪花精靈,邁著靈動唯美的舞步,歷經層層阻礙,自松潘雪寶頂蛻變順溪漂流、向陽而舞。臺下座無虛席,觀眾們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畫卷深深觸動,沉醉在芭蕾高雅細膩的演繹中流連忘返。
20時30分,燈光漸熄,芭蕾舞演員們走到臺前謝幕,劇場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隨著大幕徐徐閉合,標志著《涪鷗》涪江流域巡演圓滿落幕。
10月25日,《涪鷗》在綿陽首演后,好評如潮。隨后,一路沿成都、重慶、遂寧、德陽,“飛越”涪江,在為當地觀眾帶去極致藝術享受的同時,演員們以舞會友,舞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綿報融媒記者 尹秦 圖片由涪城區委宣傳部提供
火熱出圈 《涪鷗》巡演叫好又叫座
11月3日晚,《涪鷗》首次走出綿陽,“飛”向成都,在成都新聲劇場演出。
如夢似幻的雪花飄然而下,原創芭蕾舞《雪花》拉開首演序幕。隨后,原創藏族芭蕾舞《祈?!?、原創羌族芭蕾舞《蘭芭嘖》、原創現代芭蕾舞《紅色》等,各具特色的芭蕾舞節目接連上演,紛繁多變的精妙舞步、蹁躚飛旋的優雅舞姿、打動人心的款款深情,展現出不同地域文化碰撞的浪漫與激情。
熱烈的掌聲不斷響起,涪江流域多彩的民族文化如同一股暖流,在現場每一個人的心間流動。
“這次觀演太意外了,給大家帶來了心靈上的鼓舞和視覺上的震撼。”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奪科說,涪江流域悠久燦爛多彩的文化與芭蕾舞相互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涪鷗》就是答案。
11月6日,重慶市北碚區江北中學思源校區學術報告廳內,原創現代芭蕾舞《涪鷗》壓軸登場。
演員們旋轉、跳躍,優美的舞姿、靈動的舞步,宛如美麗的紅嘴鷗迎風展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把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現場觀眾們紛紛起立鼓掌,向演員們及創作團隊表示敬意。“太美了,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場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科技范兒的芭蕾舞。”觀看完表演的李同學感嘆,演出讓人意猶未盡,很精彩、很享受,通過這場表演更加深刻感受到涪江流域文化的魅力。
11月8日,《涪鷗》巡演第三站,遂寧射洪藝術劇院內,依舊座無虛席,觀眾紛紛期待著這場“足尖藝術”。“觀眾們持續不絕的掌聲,沉浸其中不舍離去的神情,讓我明白大家對高雅藝術的追求與渴盼與日俱增。”遂寧射洪市文聯主席馬海燕表示,《涪鷗》不僅是傳承與創新、藝術與文化的結合,更展現出交流與融合的獨特之美。
精心打造 用藝術講述生態文明建設
半個月,5場演出,4000多人觀演,稱贊連連。芭蕾舞《涪鷗》出圈背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
“《涪鷗》融入了涪江流域川渝地區民族文化、地域風情,借鑒經典芭蕾、民族舞蹈創作手法,集合7個原創芭蕾舞作品。”《涪鷗》總策劃、綿陽芭蕾舞團總監、綿陽市博遠藝術職業學校校長盧蘭介紹,這也是省內首個以音、舞、詩、畫形式彰顯涪江流域歷史民族文化的原創芭蕾舞。
整場演出時長60分鐘,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創作主題,以“青山綠水涪江情”為情感主線,以芭蕾舞藝術展現出涪江流域地域民族特色文化,用溯源、融匯、奔流、回溯四幕,將“涪鷗”在涪江奔涌中的成長貫穿起來,演繹出碧波東流的勃勃生機。
正如大家觀演后的感受,這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時代主題的藝術注解,對綿陽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藝術強化。
一群“紅嘴鷗”迎風展翅飄逸空中,春去冬來扎根涪江邊。舞者的舞姿里,詮釋的不僅僅是美,更描繪出涪水之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這次演出我們排練了將近6個月,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將每一個舞蹈動作和隊形變換都做到最好。”演員焦子銘說,把涪江流域歷史民族文化通過芭蕾舞蹈演繹出來,并擔任主要演員參加巡演,感到很榮幸。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通過巡演方式,進一步深化川渝地區城市間文化交流互動,為綿陽打造成渝文化副中心和涪江流域文化旅游中心貢獻涪城文藝力量。”綿陽市涪城區文聯主席尹莉表示,將加強文化品牌建設,未來帶著《涪鷗》“飛”向更高、更廣的舞臺。
融合發展 打造城市文旅“新內涵”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家住紅星金座、年近80歲的王大爺和老伴在兒女的陪同下,又來到天青苑川劇團,準備欣賞當晚的川劇。
“父親一直很喜歡看川劇,他總是跟我們說,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代表,所以一有時間我們都會陪他們來這里看川劇。”王先生介紹,特別是“綿州記憶”特色商業街區升級后,更是常來這里聽戲。
位于“綿州記憶”的天青苑川劇團,與《涪鷗》一樣,是涪城區打造的五大文旅品牌之一。為延續綿陽的川劇文化,去年,涪城區將天青苑川劇演繹中心納入街區統一規劃,并進行改造提升。
全新升級后的天青苑不僅融入了現代元素,古樸中融入了國潮范兒,也為川劇藝術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搭建了更好的平臺,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綿州記憶”特色街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不斷用活文旅資源的同時,涪城區還拿出真金白銀“政策包”。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實施意見》,其中,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鄉村文化振興工作保障,全力打造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鄉村文化品牌。
同步出臺的還有《涪城區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堅定“現代都市文旅”一個發展方向,做好城市旅游、科技旅游、近郊旅游“三篇文章”,打造歐陽修城市IP、天青苑川劇、涪鷗芭蕾舞、科技創新、“五朵金花”五大文旅品牌,全力激活涪城文旅內生動力,推動文化全面發展。
以文化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文化振興促進全方位振興。涪城區將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統籌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同步發展,努力為四川建設文化強省、綿陽打造涪江流域發展共同體注入強勁涪城文化力量。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