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頭共享種公豬站(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綿報融媒記者 李靈越
11月12日,外面寒風陣陣,三臺縣明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生豬養殖區內卻溫度正好,一頭頭白花花的“二師兄”住著整潔的“星級”房間、吹著恒溫空調、喝著甘甜的直飲水。
不遠處的鐵騎力士綠溪優食谷熟食品加工園內,經過一道道無菌化加工程序,“時尚小酥肉”“蜀臘記腌臘”等美味經過精美包裝,準備發車,送往商超……
這是一頭生豬拱出的“致富金鏈”。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來,綿陽堅持以“三品”工程為引領做優農業,解決生豬種業安全“卡脖子”等問題,聚焦穩產保供目標任務,通過產業聯動、要素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促進生豬產業鏈向縱深發展,加快生豬產業現代化進程,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貢獻綿陽力量。
一頭豬的生活有多幸福?
在鹽亭縣鵝溪鎮劍河村新希望公司豬場的圈舍里,自動化喂料飲水系統、自動控溫系統、自動清糞系統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生豬可謂是“五星級”體驗。
從2017年投資建廠至今,新希望公司15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基地得到提升改造,項目二期1.5萬頭種豬場也已開始生產運行,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目前,鵝溪鎮已建成投產萬頭以上種豬場2個、生豬代養場15個。全鎮預計年產70萬頭商品仔豬,年出欄20萬頭育肥豬。
根據已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生豬出欄4790.8萬頭,同比增長2.7%。綿陽生豬出欄294.6萬頭,同比增長2.9%。
綿陽是生豬大市,三臺縣連續四年成為全省生豬存欄、出欄第一縣,梓潼縣、江油市、鹽亭縣也屬于全國生豬調出大縣。
養豬雖然是老產業,但要養好豬卻是一門技術活,需要科技加持。如何賦能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綿陽給出的關鍵詞是:品種優良化、裝備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防疫規范化、生產綠色化、產出高效化。
據了解,綿陽在全省率先出臺《綿陽市“十四五”生豬產業發展綱要》,建成全國唯一三臺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生豬種業)產業園和江油市省級生豬種業園區,建成3個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43個高標準種豬場,常年存欄純種豬3萬余頭,居全省第一;建成全省唯一的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不僅如此,育成全省第一個生豬新品種(天府肉豬),第一個優質風味黑豬配套系(川藏黑豬),建成全省唯一川藏黑豬核心育種場、天府肉豬原種場,引進新育成天府黑豬,成為全省種群最全、規模最大、性能最優的生豬種源基地。
眼下,作為三臺縣現代生豬種業產業園核心部分的全省最大的1200頭共享種公豬站已經建成。走進大樓,首先看到的是“生豬專用”的直升電梯,大樓一樓還配備了實驗室,用于種公豬的基因檢測和遺傳科研工作,一年可為川內提供優質精液200萬份,改良全省20%的能繁母豬。
資料顯示,依托四川正大、新希望、鐵騎力士等龍頭企業,生豬“1100、1200、1400”和“1211”等規模化代養模式迅速推廣,綿陽生豬規模化率達73%,居全省前列。
一頭豬的產業鏈有多長?
來到梓潼縣許州鎮天寶村,就不能不提到位于市級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內的梓潼縣蜜柚+生豬生態循環現代農業園區。
在這里可以嘗到美味香甜的蜜柚,看到代養場里憨實可愛的生豬,還可以徜徉浪漫林間、體驗農耕樂趣,全村90%以上農戶從事蜜柚種植和生豬養殖相關產業,可以說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網紅村。
再一路往前,來到長卿鎮泉源家庭農場。農場采用“生豬養殖場+獼猴桃”的循環農業生產模式,目前,修建了10棟生豬養殖場,建起了3000畝生態獼猴桃基地。“通過循環種養,解決了生豬養殖環境污染難題,推動了生豬養殖可持續發展。同時種植出來的獼猴桃生長周期長,果型大,味道更甜,價格高,效益好。”家庭農場主白飛龍說。
業內人士分析,讓“種、產、加、銷”實現一體化發展,能更好地控制生豬生產成本,有利于破解生豬價格漲跌怪圈,同時能確保肉類食品安全。
“一頭豬可以加工出近200種產品,全產業鏈蘊含豐厚利潤。”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大做強生豬產業,綿陽不僅有養殖規模優勢,人才、科技等方面也是強項。
近年來,綿陽圍繞建設集“飼料、育種、育肥、屠宰、加工、交易、科研、農旅”為一體的生豬全產業鏈體系,有效增加附加值,使“生豬+”效益全面彰顯。
做強一產。四川正大、新希望、雙胞胎等生豬產業化集團相繼入駐綿陽,鐵騎力士、羌山農牧、明興農業等本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培育省級以上生豬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3家,創新推廣“龍頭企業+標準化代養場”“龍頭企業+養殖小區”等利益聯結模式,龍頭企業帶動700多個代養場,年生豬出欄170萬頭以上,帶動農戶增收3億元以上。
做靚二產。雙匯、鐵騎力士等大中型屠宰企業提檔升級,實現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運輸和冷鮮上市。建成鐵騎力士60萬頭智慧屠宰基地、優食谷等豬肉精深加工園,年屠宰能力超過600萬頭、精深加工能力超過200萬頭,冷鏈配送能力達10萬噸。
推動三產。綿陽探索發展“農業+”模式,因地制宜推動生豬產業與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科普教育、餐飲康養等深度融合,盤活閑置民房、學校,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一頭豬的價值有多大?
“早知道臘肉好吃,沒想到這么好吃,太有味了!”10月底,在“綿品出川”寧波行活動現場,北川老臘肉等一道道美食讓當地市民大飽口福。豬肉及各類深加工產品憑實力“圈粉”,吸引大家上前品嘗、購買,“口感細嫩、香濃鮮美,以后吃豬肉,認準綿陽生豬準沒錯!”
品牌是產品的外在形象。近年來,綿陽生豬肉類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跳出綿陽、跳出四川,通過持續開展“綿品出川”、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參加“天府糧倉”精品全國推介、全省農博會等,真正叫響了綿陽品牌。
“我們培育了不少知名品牌。”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加大“雙匯”“長林”“梅林”等13個肉類品牌培育力度,支持“江油肥腸”“北川臘肉”等進入地方旅游美食目錄,支持以“川豬”為內涵打造的“楓葉牧場”“憶鄉”“黑味美”等豬肉品牌逐步走向全國市場。同時,持續扶持百年老店、百年老字號等品牌提升,擴大老特品牌在省內外的影響力。
隨著業態不斷創新,綿陽在品牌營銷上多點發力,還搭乘“互聯網”快車,“玩轉”跨界聯動。
“能再次吃到來自家鄉的味道,感覺很不錯,趕緊下單試試。”10月20日,在“綿品出川”重慶行直播間,來自三臺縣的特色農產品獲得網友的青睞和關注。主播一邊和網友互動、介紹產品,一邊分享自己與家鄉的故事,通過發福袋、代金券立減的方式,帶動了臘肉香腸、梓瑤果酒等參展特色農產品的熱賣,讓綿陽農特產品“飛”向全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綿陽,農產品亮相直播間已成常態,我市還通過發展“互聯網+生豬流通”,建設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四川市場,開展生豬電子商務交易,累計交易額超120億元。探索開展種豬、精液網上銷售,探索發展生豬產業“流量經濟”,擴大綿陽生豬品牌影響力。
當前,綿陽生豬肉類品牌影響力得以有效提升——依托川藏黑豬、天府肉豬等品種優勢,創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9個、生豬產品品牌13個,打造10萬頭川藏黑豬全產業鏈。“三臺黑豬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實施“江油肥腸”“綿陽香臘”雙百億產業工程。
爬坡過坎、聚能成勢。沿著這條生豬產業全產業鏈,勤勞的綿陽人民,也將帶來更多“生豬掘金”的美好故事。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