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理論宣講團走進黃土鎮民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
金秋,收獲時節。安州區秀水鎮龍泉村的一棟棟農房前,掛滿了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玉米。在村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說起年年豐收,聊起幸福生活,村民們喜上眉梢。
“從‘田不平、地不平、畝產只有二百零’,到‘口袋富、腦袋富、家家走上幸福路’,安州這些年來的變化真是可喜啊,科技創新日新月異,農村生活變化翻天覆地……”當地理論宣講員徐琴慧正生動地宣講著黨的惠民政策。村民們圍坐一旁,聽得津津有味。“這些變化我們都有切身體會!”返鄉創業村民張怡站起來說,“農活全機械化,寬敞平整的鄉村公路通到了家門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從社區廣場到鄉村舞臺,從機關單位到工廠車間,從學校課堂到“兩新”組織……在安州區,各類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活動的場景隨處可見。近年來,安州區創新“3+3”工作機制,打造“3+N次方”矩陣讓理論宣講有力量可持續,創建“美麗花城”新時代理論宣講品牌,推動理論宣講更加專業化、規范化、行業化、特色化,讓基層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安州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
完善“三個體系”凝聚最強力量 讓“獨角戲”變“大合唱”
作為革命老區之一,安州區紅色資源非常豐富。如何用好用活這些紅色資源?安州區著力在組織、人才、供給體系上下功夫,不斷夯實宣講基礎。
在創新思路、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安州區統籌宣傳、文聯、社科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力量,成立了理論學習和宣講專班,建立聯動機制,用好組織、統戰、黨校、教體、鄉鎮等資源,建立起由“美麗花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牽頭、22支宣講分隊支撐、多支宣講小分隊組成的“1+22+N”組織體系,實現117個村、34個社區宣講網絡全覆蓋。
為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做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安州區以多業態宣講連接各年齡層群眾,打造“全鏈條”宣講格局。以345名機關黨員、干部和各級基層宣講員為主體,充實先進典型、專家學者、道德模范、家庭醫生、致富能手、“五老”人員、文藝骨干、思政教師、退役軍人、能工巧匠等優秀宣講人才近1000人參與,開展互動化宣講3000余場次。
“紅軍走過老望溝,紅色文化要傳承。旅游是條新路子,待到秋來伴君行……”日前,位于安州區千佛鎮老望溝村的紅色走廊上,掌聲雷動。“安州老兵”紅色宣講團成員馮文斌,在一曲慷慨激昂《老望溝之情》后,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以《八里河東山戰區記憶》為題的那段難忘經歷。
近年來,安州區通過廣泛收集群眾需求,精心準備了《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從優良家風中汲取力量》《賡續紅色血脈助推鄉村蝶變——老望溝村變形記》《旅游業點燃鄉村振興夢》等上百條“宣講菜單”,以“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大眾評單”的“我選你講”方式,為群眾送上一道道內容豐富、口味十足的理論宣講大餐,推動理論宣講常態高效進行。
為完善供給體系,安州區制定“群眾點單-中心派單-隊伍接單-群眾評單-黨政獎單”工作流程,建立文明實踐云平臺,發布理論宣講菜單310余個,依托182個區、鄉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機構和鄉鎮文聯、黨校,對接群眾需求開展宣講,直接服務基層群眾1萬余人次。
基層理論宣講大賽
做實“三個融合”傳遞“最好”聲音 變“要我聽”為“我要聽”
“二十大精神放光芒,照得中華大地亮堂堂,它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方向,鼓舞著億萬人民斗志昂揚……”日前,安州區花荄鎮聯豐村農民公園內,非遺傳承人李詩吉打著金錢板進行黨的理論宣講,上百村民掌聲不斷,火熱的氛圍驅散了秋日的寒意。
理論宣講不僅要“高大上”,更要“接地氣”。為豐富宣講內容,安州區在理論宣講過程中,做到故事、文藝與網絡的三融合,不局限宣講場所,構建“理論+故事+互動”的新模式,不斷提升理論宣講覆蓋面。
群眾想聽故事,就融合故事以“擺閑條”的方式通俗地講。安州收集了農村群眾、老年人、學生等不同領域群眾多樣化需求,涵蓋涉農政策、健康知識、紅色教育等方面內容,推出《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家庭醫生服務百姓健康》等本土氣息濃厚的宣講課程,通過講故事、“擺閑條”等方式,引起群眾共鳴,做到講得通俗、聽得明白。
群眾想看演出,就融合文藝表演,在演出中“講理論”。安州組織文藝骨干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創作金錢板《我們一起向未來》、四川清音《美麗中國正揚帆》、舞蹈《名字叫中國》等文藝作品100余個,以鄉村群眾為主體開展“村K”大賽26期,將黨的方針政策轉化為接地氣的鄉音土話,激發農村群眾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熱情。
為變“會場學”為“隨處學”,安州區還通過網絡不斷豐富理論宣講的陣地和載體,打破時空界限與覆蓋難題。利用“今日安州”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制作發布“二十大主播說”短視頻21期、“黨的聲音我來傳”短視頻10期,推送專家學者理論解讀視頻30余期,推動理論宣講從“線下一點”到“線上全域”轉變。
基層理論宣講“一地一品”在安州遍地開花。每場宣講都精彩紛呈、催人奮進,每場宣講都讓人如沐春風、潤物無聲。
新時代理論宣講團走進安洲集團
搭建“三個平臺”實現精準“滴灌” 將“一陣風”化“長流水”
理論宣講不能只是“一陣風”,更不能只做“貼牌”文章,安州區抓實品牌運作,通過搭建備課、示范、比賽三個平臺,完善總體規劃、強化激勵考核,提升宣講質效,確保基層理論宣講凝聚合力、不走過場。
為搭建好備課平臺,安州區明確要求“美麗花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每月組織巡講2次、每季度開展備課宣講1次,各宣講分隊每月開展集體備課1次,推動宣講工作常態化長效化。2022年,高川鄉自然資源所馬銀國榮獲中宣部和自然資源部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表彰,安州區按照省、市委宣傳部要求,主動作為、認真備課,從選好報告團人員、到數十次修改報告稿件,從邀請專家修改指導到深夜、到10余次召開報告團宣講備課會,從反復試講練習、到最后正式登臺宣講,通過3個多月的辛勤努力,一支特殊的宣講隊伍——全國“最美自然守護者”馬銀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得以成功打造。宣講報告團作為全市“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報告團,先后赴綿陽市委黨校綿州大講堂和市區兩級、行業系統和基層開展巡回事跡報告20多場,直接受眾3萬多人次,取得了巨大成功,贏得了高度好評。
日前,安州組織40余名優秀宣講隊員走進企業、村社、學校,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等示范宣講活動60余場次,以典型示范帶動各宣講隊員豐富宣講內容、創新宣講方式、提升宣傳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該區搭建的比賽平臺獎勵制度,更是讓宣講“活”起來。突出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故事反映大變化、小視角折射大時代,連續2年舉辦的基層理論宣講大賽,將大量優秀參賽選手充實到宣講人員庫,實現優秀宣講人才動態更新,不斷提升宣講內容的實效性和鮮活度,有力推動了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普及化。
(綿報融媒記者 安崢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