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本土網絡主播吳順濤正在直播間介紹平武農特產品
□綿報融媒記者 任露瀟 文/圖
“大家注意看,這就是我們這里土生土長的平武紅雞,肉質鮮美,有需要的朋友抓緊時間下單了啊。”日前,在平武縣壩子鄉,村民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紛紛面向鏡頭化身直播達人,為自己的家鄉和農特產品“代言”,收到不少網友的點贊和下單,真正實現農民不趕集市,在家門口也能把農產品賣出去、還能賣出個好價錢的美好愿景。
壩子鄉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平武山區,農村留守老人眾多,很多人一輩子生活在農村,靠種幾畝地,養幾頭豬、幾十只雞維系生活,辛勤勞作一年,除滿足自己吃外,還剩很多農產品,但受運輸難、老人行動不便以及傳統市場銷量少等影響,大量農產品賣不出去,農民只能眼巴巴看著瓜果蔬菜爛在地里。”
基于現實情況,壩子鄉另辟蹊徑,通過與專業公司進行合作積極培育本土網絡主播,在9個偏遠村定時、定點、定量輪播帶貨,讓“趕集日”變為“帶貨日”,“等人買”變為“等人賣”,“銷售難”變為“緊俏貨”。數據顯示,自9月開播以來,該鄉已累計銷售獼猴桃、板栗、雞蛋、咸菜等本地農產品50余萬元,惠及農民600余人次。
直播企業現場向群眾兌付銷售收益
無獨有偶,在距離壩子鄉近百公里遠的土城藏族鄉,當地聯合抖音主播“覓林姐妹”“川農小韓”開展“助農幫銷”專場公益直播活動,通過直播“流量”撬動富農“增量”。現場幫助農戶銷售臘肉、臘豬腳、鹽菜、干豇豆、土豆、辣椒、西紅柿、羊肚菌、獼猴桃等農副產品924件,最高峰吸引3000余人次觀看。
從一個鄉鎮再到另一個鄉鎮,當前的平武已然掀起一場由政府積極主導、企業積極配合、群眾自發參與的農村電商熱潮。這一場看似晚到的春風,卻在2023年這個深秋吹進了不少平武老百姓的心里。
近年來,平武縣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整合資源、強化培訓、強化產業建設等措施,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助力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在人才培養方面,平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平武縣商務經合局等部門多次組織開展電商類培訓,組織相關企業和基層群眾學習,為農村電商產業發展提供了后備人才。
對即將上線銷售的農特產品稱重
在引導農村電商產業健康發展方面,平武縣鄉村振興局等部門積極出臺相關舉措,激勵本土企業積極上線電商銷售渠道,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積極拓展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先后組織開展農特產品展示展銷,引導電商企業和個人通過發布短視頻、直播宣傳、直播帶貨等方式,多渠道拓展農特產品網絡銷售渠道。
在農村產業發展方面,平武縣聚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大力推動厚樸現代林業園區建設,帶動14個鄉鎮厚樸全產業鏈發展。深入實施“三品”工程,牽頭成立全國首個“大熊貓生態產品聯盟”,發布“報恩饗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茶葉、蜂蜜、果梅等特色農產品品牌辨識度更高、供給能力更強。
壩子鄉村民帶來自家農特產品直播帶貨
壩子鄉
輪播帶貨山貨變“俏貨”
壩子鄉定時、定點、定量輪播帶貨,真正實現農民不趕集市,在家門口也能把農產品賣出去、還能賣出好價錢——
直播定時,“趕集日”變為“帶貨日”。農民想把農產品賣出去,只能在逢場日到集市上擺攤設點,但農村人口大量外出,趕集群眾越來越少,農產品主要依靠場鎮常住人口。為了不影響農戶生產,公司提前與9個村排好直播時間表,并把一天中的農閑時間作為直播時段,村上通知群眾備好貨品和直播時間,主播按時到村帶貨,快速實現了農產品直接到網上售賣。
直播定點,“等人買”變為“等人賣”。很多村離集市很遠,老人們起早貪黑,賣幾十元錢,除去往返車費后已所剩無幾。為此,公司把直播點位搬到村里,等待農戶來賣,農戶說出要賣的價格,電商主播統一介紹、銷售、包裝和運輸,有效節約了農戶勞作時間,降低了運輸成本,增加了銷售收入。
直播定量,“銷售難”變為“緊俏貨”。生態農產品近距離銷售沒有任何優勢,銷往外地需要包裝、運輸、產量等支撐,沒有專業團隊運作和保障難以實現。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統籌數量和質量,企業在產品原有價格基礎上,只增加包材、運輸和10%運營費,保障消費者購買到優質優價的產品。
土城藏族鄉村民正在鏡頭前直播帶貨
土城藏族鄉
直播稱重上線就“秒空”
土城藏族鄉錨定“三個準”打破傳統售賣方式,拓寬線上及線下銷售渠道,提升本地特色農產品網絡知名度——
直播“準時”,“百日場”變為“帶貨場”。土城沒有逢場日,農民賣東西沒有固定場所和時間,加之家家戶戶都有類似農產品,農產品更難賣出去。秋收時忙,為方便農戶生產生活,公司提前與政府排好直播時間,村上通知群眾備好農產品和直播時間,主播按時到村帶貨,農戶排號賣貨,快速實現了農產品直接到網上售賣。
直播“準點”,“人找貨”變為“貨找人”。為方便直播帶貨,固定點位開展直播活動,等待農戶來賣農產品,以農戶自己說賣價及農產品生產及食用方式為主,主播統一介紹、銷售、包裝和運輸為輔,極大程度上提高了直播賣貨速度,把本土優質農產品賣出去,還賣出好價錢,借助帶貨反哺農業,讓鄉村產業增加多元價值。
直播“準量”,農產品現場稱重。網友“三、二、一,上鏈接”“已搶空”,以公司平臺為支撐保障銷往外地農產品的包裝、運輸、產量,公司只在產品原有價格基礎上,只增加包材、運輸和10%運營費,保障消費者在活動中買到優質實惠農產品。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