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分,走進游仙芙蓉溪,水面清波粼粼、沿岸綠意盎然,水鳥群起而飛,一幅水清岸綠鳥翩躚的美麗圖景。
全長90.7公里、流域面積594.9平方公里……芙蓉溪,是游仙的“母親河”,流經游仙區60%地域,養育著無數游仙兒女,也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變遷與發展。
近年來,游仙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三水統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治河治水思想,大力推進芙蓉溪水環境質量改善以及全域綜合治理,全力打造游仙水生態建設新坐標。
芙蓉溪游仙街道金山村段
深化專項整治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幾年前,芙蓉溪水質渾濁,河道周圍垃圾遍地,那時,大家散步經過芙蓉溪都是避而遠之。”游仙區新橋鎮居民蔡大爺對記者說。
交談中,記者了解到,芙蓉溪新橋段以前有一家智龍砂石廠,主要進行砂石來料加工。由于運輸車輛未采取防拋撒、防揚塵措施,在經過芙蓉溪等河道時,砂石拋灑入河,車輪及底盤的泥沙也掉進河里,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
“該企業的運輸通道還占用了河道,破壞了岸線和水生態環境。”游仙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地走訪調查之后,我們了解到該企業違反了取水許可、行洪論證要求,砂場堆存大量的堆料,裸土覆蓋不完全,存在較大生態環境及行洪隱患。”
得知這一情況后,游仙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本著從嚴從實推進問題整改原則,及時組建整改工作專班,專題研究整改工作。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游仙將智龍砂石廠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納入“9+N”作風問診點位,區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建設中心、新橋鎮等多部門聯動,通過行政約談企業負責人、強制斷電、現場指導、協助選址和搬遷等方式抓實問題整改。
解決問題只是游仙進行生態整治的第一步。記者了解到,游仙不僅當即將該企業的違建建筑拆除,清除了占用河道交通運輸通道的原料、產品,并修復了岸線水生態環境。
智龍砂石廠的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僅僅是游仙推動全區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游仙區堅持系統思維、推進水岸同治,新改擴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9處、管網49.5公里,整治違法排污企業18家,關停搬遷限養區養殖場58戶,規范整治入河排污口45個……著力實現環境問題“清除存量、遏制增量、動態清零”總體目標。同時,全面落實河長制,強化常態化監管,芙蓉溪水質持續向好。
芙蓉花溪旅游環線
聚焦生態提質 芙蓉花溪入畫來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本底,如何將芙蓉溪打造成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流、推動游仙生態發展,是游仙人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近日,記者驅車沿綿陽鄉村振興綜合項目“芙蓉花溪”旅游環線一路前行,綠樹蔥籠、小橋流水、粉墻黛瓦、魚戲蓮塘的山灣農莊美景映入眼簾,如一幅詩意畫卷。
一個文旅項目的靈動,離不開山水的底蘊。總投資14.79億元的綿陽“芙蓉花溪”項目,沿芙蓉溪修建鄉村旅游公路、騎行綠道、生態護岸、旅游驛站、親水生態濕地、植被修復等工程,將芙蓉溪沿線景區景點有效串聯,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將文化、科技、旅游、現代農業納入芙蓉溪兩岸的山水綠網,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
在項目建設中,圍繞“山水”做文章,就地取材、就勢取巧,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山灣農莊旅游形態美景。
得益于將芙蓉溪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制度化,圍繞著創建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著力在生態文化創建、健全生態法制上做足做好文章,“芙蓉花溪”才應運而生。
《涪江等九條流域水環境斷面考核和生態補償制度(試行)》《綿陽市游仙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0-2030)》《綿陽市游仙區“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綿陽市游仙區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一系列制度的出臺,讓芙蓉溪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從立法層面規范河流資源保護、污染治理、生態建設等。
“為保證芙蓉溪的水質,我們將芙蓉溪細分為14個水功能區,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4個,設置了6個水質管控單元,每月定期監測并公布水質狀況。”游仙生態環境監測站相關人員表示。
芙蓉溪新橋段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綠色產業集聚 彰顯生態溢出效應
河流是孕育文明的搖籃,是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著良好生態環境的游仙,無疑擁有巨大的優勢。對此,游仙在芙蓉溪沿岸預留發展空間,布局綠色低碳產業。游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將芙蓉溪全域打造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和綠色低碳產業承載區。”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戴著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按照各自分工辛勤作業,現場各種車輛來回穿梭,工地上塔吊林立,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這是記者近日在芙蓉花溪新橋驛站的施工現場看到的場景。
“新橋驛站占地約58畝,為鋼構混凝土建筑,預計今年8月可投入使用。”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橋驛站以火鍋、中餐、宴席為主,植入了新人婚慶文化,采用漢代石板斷橋傳說來體現“新人踩新橋,愛情萬年牢”的寓意,從而帶動驛站周邊配套產業發展。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如今,芙蓉溪穩定保持Ⅲ類以上水質,“芙蓉花溪”鄉村旅游景區基本建成,沿岸區域吸引了國際蘭花主題公園、萬鴻生態頤養園、核醫療健康產業園、仙特糧油產業園、芙蓉漢城夜間經濟圈等一大批綠色低碳產業項目,形成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良好發展局面。
一直以來,游仙目標明確——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為目標,堅持依靠良好生態本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壯大生態環保產業,全面推動游仙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如今,芙蓉溪治理的生態效益正不斷顯現出良好的經濟效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已然在游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綿報融媒記者 周鈺 圖片由游仙生態環境局提供)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