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員干部上陣鄰里互助連陣 萬臺農機助陣
梓潼:“雙搶”大陣仗 奮戰“倉廩實”
農機收割小麥
當前正值小春農作物收割和大春農作物栽播的“雙搶”時節,梓潼縣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早安排、早部署、早動員,積極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努力抓好“雙搶”工作。
針對越來越多青壯年外出務工,造成農村勞動力缺乏的問題,該縣積極通過大力推廣農機社會化服務、開展黨員干部助農活動、成立鄰里互助組等多種措施,有效加快“雙搶”進度。并積極抓好高產高效創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四川丘區經濟強縣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梓潼提供強有力的保障。2022年,梓潼搶收油菜28萬畝、小麥24萬畝,目前,油菜收割已結束,小麥收割超過八成,大春糧食作物計劃栽播面積54.8萬畝,水稻已栽播6萬多畝,花生、大豆、玉米、高粱、花生、海椒等已栽播8萬多畝。
推廣社會化服務萬臺農機給力“雙搶”
“太快了,太快了,沒想到這500多畝水稻一架無人機兩天多就播種完了。往年種水稻都是通過人工插秧、機械插秧,今年嘗試水稻無人機直播。”日前,梓潼縣長卿鎮皇觀村種植大戶黃開勝專門邀請一家公司開展無人機水稻直播社會化服務,看到后激動地說。
進入5月份以來,梓潼縣積極組織萬余臺旋耕機、收割機、插秧機幫助群眾戰“雙搶”,推動了小春收割與大春農作物栽播順利進行。
黎雅鎮是全國水稻制種示范基地,全省最大水稻制種鎮。2022年,該鎮發展水稻制種面積2萬多畝,種植戶達到5000多戶。由于水稻制種種植最大特點是時間緊、過程管理要求高、勞力需求大。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黎雅鎮專門成立了“1+N”秧工廠開展社會化服務,“1”即1個育秧基地,“N”即千家萬戶,為農戶負責水稻制種品種選擇、育秧、耕田到插秧一條龍服務,后期由農戶自行管理。
梓潼縣大力推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按照“政府牽頭、企業主體、農戶自愿”的原則,支持和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農業機械,對農戶開展社會化、機械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政府通過項目、政策等方面給予經營戶扶持,提高參與社會化服務的積極性。目前,全縣組建各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00多個,購買各類農機具1萬多臺,推行社會化服務超過50%。其中,機械化犁田犁地率達到100%,小麥、油菜、水稻“代收”服務超過80%,水稻栽插“代育秧苗、代耕、代種”服務超過六成。
黨員志愿者幫助農戶栽插水稻
開展千名干部“大走訪”黨員干部助農“雙搶”
近日,石牛鎮“關愛天南地北梓潼人”助力雙搶志愿服務活動走進清河村,為村民郭光耀搶種玉米;牽繩、挖坑、放玉米,3個多小時,2畝多玉米就播種完畢。“石牛鎮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黨員突擊隊80余批次、1000余人次開展搶收搶種助耕活動,解決農村缺勞力問題,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石牛鎮黨委書記張奎說。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近2萬名黨員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幫助缺勞戶進行“雙搶”。
梓潼在外務工的青壯年超過10萬人,受疫情影響不能回家,造成“雙搶”勞動力嚴重缺乏。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該縣千名干部“大走訪”與“關愛天南地北梓潼人”志愿服務行動有機結合,各鎮(鄉)在廣泛調查摸底后,建立務工家庭,缺勞力家庭、困難家庭小春收割和大春種植面積臺賬,制定收割和播種時間表。并以社為單位,由5到10人為一組成立黨員干部志愿服務隊,通過走訪、電話聯系等方式,了解務工家庭、缺勞戶家庭小春收割和大春播種需求。在保證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積極開展“搶收搶種”志愿服務活動,合理安排“搶收搶種”時間。
截至目前,梓潼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萬余人次,幫助缺勞戶家庭開展“雙搶”志愿服務500余場次,播種花生、大豆、玉米等9萬余畝,收割油菜3萬多畝,插播水稻8000余畝。
水稻機插秧
省時省工增進感情鄰里互幫互助戰“雙搶”
日前,在梓潼縣仁和鎮秋樹村二社,8戶村民組成的互助組正在一起幫助村民楊道理收割油菜,不到2小時,2畝多油菜就收割完畢了。“成熟早的,組織起來先割,遲的后邊割。大家互相幫忙,又不給錢。既省時又省力,節約了成本,又增進了村民間的感情。”楊道理樂呵呵地說。
“雙搶”時節,梓潼縣各鄉鎮、村社紛紛以社為單位,戶與戶之間自愿結合,由5-10戶組成一個“互助組”,集中勞力、集中時間、集中農機具合力做好小春收割與大春栽種。不但加快了勞動進度,節約了經費開支,減輕了勞動強度,也解決了勞力缺乏、資金不足、農機具不齊全等困難,同時還增加了鄰里之間友情。各鄉鎮還按照鎮(鄉)干部聯系村、村干部聯系社、社干部聯系戶的原則,切實加強對互助組的指導,包括農機具使用的協調、用水用電的協調等。
據宏仁鎮黨委書記黃興介紹:“宏仁鎮依據實際,本著自愿原則,鼓勵群眾相互之間成立互助組,集中人力進行‘雙搶’。全鎮成立700多個互助組,對于缺勞戶,還組織志愿者幫助‘雙搶’。”
據統計,梓潼共成立各類“互助組”近萬支,生產成本節約了30%。截至目前,互助組共收割油菜12萬畝,栽插水稻3萬多畝,栽播玉米、大豆、花生、海椒、高粱等農作物12萬畝。
抓好高產高效創建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當前,小麥收割如火如荼,玉米播種也在有序推進。2022年,結合高產高效創建,梓潼首次引進小麥滅茬機助力玉米免耕直播技術。“由于小麥收了過后,秸稈過高,不利于玉米機播。如果直接播的話,出苗不整齊。利用滅茬機,把小麥的秸稈降低,提高玉米播種質量。”梓潼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羅華友說。
梓潼把落實大春糧油面積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首要任務,積極引導農戶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優化耕作模式,挖掘耕地潛力,加強撂荒地治理、防止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大力發展間套復種,提高復種指數。并組織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深入生產第一線,廣泛開展技術培訓,積極推廣高產高效創建,重點抓好水稻、花生、玉米等高產創建。通過擴大創建示范片規模,提高集成技術覆蓋率和糧經復合種植比例,增加種植綜合效益。突出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四新”示范和良種、良法、良制、良壤、良機“五良”配套,著力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積極引導村民選用優良品種和高效集成技術;大力推進高產創建,帶動全縣糧油增產。
該縣結合糧油高產高效創建和“三大行動”,組織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農村,深入生產第一線,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油菜兩段機收、水稻機插秧、旱育秧、拋秧、雜糯間栽、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秸稈綜合利用、玉米花生全程機械化、多熟間套種植等實用增產、節本增效栽培技術,努力提高單產,改善品質,增加效益。
(林忠偉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