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江油
【江油】持續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
发稿时间:2022-12-05 08:59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醫療衛生是民生領域的重要工作之一,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好醫、看好病,近年來,江油結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實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化整合醫療資源,補齊醫療基礎設施短板,全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轉變,持續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原標題:優化整合醫療資源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江油:持續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

  醫療衛生是民生領域的重要工作之一,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好醫、看好病,近年來,江油結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實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化整合醫療資源,補齊醫療基礎設施短板,全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從“病有所醫”到“病有良醫”轉變,持續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

  探索醫養結合路徑健康養老更有保障

  功能齊全的康復理療室里,幾名老人正在做康復治療,新安醫養中心醫護人員和護工在一旁對老人進行指導。“這些女娃娃好得很,給我們檢查身體、講解康復知識、陪我們聊天……簡直就像自己的女子一樣。”剛做完康復治療的龍順貞非常開心,“在這里每天和其他老年人一起鍛煉、喝茶、擺龍門陣,比在家里孤零零的一個人好多了。”

江油市人民醫院

  據介紹,新安醫養中心的前身是義新鎮衛生院,兩項改革后,當地選擇將“醫”與“養”進行功能整合,以原義新鎮衛生院為主體,整合兩地敬老院資源,組建集醫療、護理、養老、康復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安醫養中心。

  這只是江油積極推進“醫療+養老”服務模式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江油醫養結合服務機構已發展至9家,擁有床位1349張。全市所有敬老院均與轄區醫療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醫中有養、養中有醫的醫養互融共生格局初步形成。

  12月2日,家住原云集鄉的白映明一大早來到二郎廟鎮衛生院檢查身體,不到十點,就完成了所有項目的檢查。“以前這個時間點,可能還在趕路呢。”白映明說,以前遇到嚴重一點的病只能去江油城里的醫院治療,路途很遠,很不方便。“現在醫療資源整合后,看病就醫很方便,醫生護士態度特別好,花費也少。”

新安醫養中心

  在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江油進一步整合非建制與建制衛生院,重新設置23個鄉鎮衛生院、1個街道衛生機構,以及鄉鎮衛生院分院13個、門診部2個,組建醫養中心1個,形成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醫療次中心為支撐、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新型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目前,江油已建成三級醫院4家,二級醫院5家,規劃建設醫療次中心4家,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調整,整體提升了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

  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在江油市人民醫院新建外產科大樓建設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大樓主體施工。“目前,項目主體已建至第四層,預計202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江油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衛介紹,該項目總建筑面積近4萬平方米,主樓14層,裙樓5層,地下1層,項目建成后,將新增病床490余張,停車位300個,極大地改善患者就醫環境。

  據了解,江油市人民醫院外產科大樓項目是該市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于今年2月動工,項目建成投運后,將充分發揮市人民醫院作為綿陽北醫療中心的引領和龍頭作用,為加快建設全國一流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奠定基礎。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只提升硬件設施還不夠,還需要軟件方面的強力支撐。在江油市人民醫院外科大樓11樓,肝膽外科主任何彥安通過超聲影像操作手術鉗,把手術要點講給一旁的年輕醫生。

市民參加核酸檢測

  “做一位好醫生,減輕病人痛苦,是我一生的追求。”作為肝膽外科的絕對“主力軍”,何彥安曾獲得“四川省基層衛生拔尖人才”“四川省衛健委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綿陽市首屆優秀中青年醫師”等榮譽。

  人才聚集帶來了醫療技術和醫療水平的提升,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良好口碑。“我2002年在江油人民醫院做的椎間盤突出手術,那個時候廁所、空調、電視等設施基本上沒有,現在樣樣齊全,醫生護士也非常負責,報銷比例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最近,患者羅序碧因為肱骨和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到江油市人民醫院做了手術,術后恢復情況良好。

  據了解,2021年,江油縣域內就診率達93%以上,超過省、市衛健主管部門下達的≥90%的考核指標。2022年,江油繼續推進健康江油建設,加快市人民醫院新建外產科大樓、第二人民醫院第二住院大樓及科教綜合大樓等項目建設,推動公立醫院建設提檔升級,打造區域性醫療高地,實施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三醫聯動”,減輕群眾醫療負擔,持續增進健康民生福祉,努力讓群眾健康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

  (鄭紅 王小燕 文/圖)

  編輯:譚鵬 校對:李志 審核:劉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