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桂路,新近上榜全省最美農村路。
11月20日,記者驅車行駛在這條美麗的公路上,冬日暖陽透過道路兩邊黃的綠的樹木投射在黑色的路面上,形成一道道斑駁光影。沿途樹木、村居、溪流、群山靜靜地向后退,時不時從山崖邊上跳出來的一抹紅色,點綴得山水畫卷更具詩意。群山相對、峻嶺巍峨、流水潺潺、公路蜿蜒……到處是美不勝收的畫屏,讓人神清氣爽,如同在一幅多彩的畫卷中暢游。
XB18鎖桂路起于鎖江羌族鄉解放村,經油房壩、唐家灣、馬桑灣、鎖江羌族鄉大印、磨石溝、杜沙壩、黃坪村,止于豆叩羌族鄉茶香村,是鎖江、豆叩的主要交通要道。
“鎖桂路是豆叩羌族鄉與鎖江羌族鄉的連接線,是外界進入鎖江羌族鄉的門戶,全長15公里,路域環境整潔優美,波形護欄、標志、標線、標牌設置齊全、規范。”平武縣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鎖桂路以前水毀嚴重,不好走,嚴重制約了沿線經濟社會發展。鎖桂路打造,從2020年開始,投入資金近6000萬元。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腦海中不自覺地冒出這些詩句。站在高處看去,現在的鎖桂路宛如一條舞動的彩帶,沿著河流,順著山勢,纏繞著村居,串線成珠、聯網成片、縱橫交錯,把沿途的生態環境、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地方風貌連綴在一起,美不勝收。
“10月份行駛在這條道路上,道路兩邊和前后,全是漫山的紅葉,美艷得無法形容。”經常到鎖江羌族鄉購買厚樸的成都客商洪春燕說。鎖桂路的漂亮,不僅在沿途的景色,更吸引外界的是鎖江羌族鄉和沿途鄉鎮的特色產業。
茶葉、康養旅游和厚樸是鎖江的三大特色產業。鎖江羌族鄉素有“中國厚樸之鄉”稱號,年產鮮厚樸皮3650噸,產值1095萬元;年產厚樸葉1000余萬張,產值200萬元;年加工厚樸桿9000余立方米,產值450萬元;以厚樸枝條和厚樸桿加工廢料為生物原料的生物質燃料,年產值達200萬元。鎖江羌族鄉有關干部介紹,“鎖桂路在鎖江境內大約14公里,是鎖江溝通外界的主干道和生命線。27萬畝厚樸和10多萬畝茶葉就是通過鎖桂路走出深山、進入市場的,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商家也是通過鎖桂路來到鎖江康養旅游、洽談合作。”
豆叩羌族鄉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因“龍州青絲”茶進貢朝廷被譽為“貢茶之鄉”。現有茶葉基地20225畝,茶葉年產量2400余噸,其中可作為旅游觀光基地的標準化茶葉基地11000畝,是聞名遐邇的茶葉之鄉。鎖桂路經過的茶香村,打造成了茶香小鎮,農戶收入看得見。農戶流轉集體土地每畝每年500元,一次性收益三年租金33萬元;部分農戶將房屋出租給企業,一間房屋獲得每年1.2萬元左右的收益;當地農戶在經營企業務工也增加了收入。到目前為止,帶動20萬余人次進入茶鄉豆叩消費,旅游收入超過2000萬元。
鎖桂路是平武縣鄉村振興的亮點工程、民生工程,極大地解決了鎖江羌族鄉交通與過境交通瓶頸問題,有效發揮九綿高速公路的輻射帶動作用,方便群眾出行,對下一步平武康養小鎮打造、果梅產業的延伸發展,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調整、招商引資、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出行更方便、安全,生活環境更加美麗,與外界交流增強,就業渠道增多、收入增加……”豆叩羌族鄉有關干部對鎖桂路的“美”有著獨特的認識。
(葉鑫 綿報融媒記者 劉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