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州大小事
經開區:砥礪十年勢昂揚奮楫爭先譜新篇
发稿时间:2022-10-20 09:11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這是經開區不斷創造的新紀錄:2022年1—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9%,高于全市平均8.3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5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4.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完成35.85億元,同比增長29.3%,三項重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多月保持在全市“第一陣營”……

  精細化工產業園

  三江實驗學校

  瑞可達“高性能精密連接器產業化項目”

  高強超薄耐摔玻璃智能制造產業化項目點火投產

  智能終端產業園

  綿陽海立電器公司生產車間

  這是經開區不斷創造的新紀錄:2022年1—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3.9%,高于全市平均8.3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5億元,同比增長15.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4.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完成35.85億元,同比增長29.3%,三項重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多月保持在全市“第一陣營”……

  一次次突破,重塑了綿陽經開區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中的位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圍繞“產業強區活力新城”目標,奮力加快建設“西部先進制造業示范區”,譜寫出一幅幅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似錦華章。

  □綿報融媒記者 尹秦

  把握產業發展形勢

  在“實”上下真功夫,夯實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翻開經開區經濟發展十年成績單:工業主導地位突出,服務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202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2.5億元,是2012年53億元的2.12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107戶,年納稅500萬元以上企業戶數53戶,三次產業占比從2012年的4.4:86.6:9.0,調整優化為2021年的3.9:59.6:36.5。

  這份“含金量”十足的數據,全方位彰示了經開區“質”的蛻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開區踩準時代節拍,邁好關鍵步伐,工業經濟穩步提升,產業發展氣勢如虹,科技創新勇攀高峰,產業發展破繭成蝶,推動了“西部先進制造業示范區”加快建設。

  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一臺臺設備進廠組裝。2000年綿陽經開區成立,經開區掛牌成立同日,研發、設計、生產凸輪軸等汽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的技術型企業綿陽華晨瑞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落戶于此,從最初產能8萬支凸輪軸,到如今的260萬支,2021年入選國家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生產的組合式凸輪軸填補了國內空白,替代外國進口,為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做出重要貢獻。

  一家家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一個個項目快速推進,讓我們再向東北方向行駛2公里,近距離地去聆聽經開區智能制造的時代強音。

  這里是綿陽宏發一海機電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全智能變頻電機生產線”項目現場,生產的空調壓縮機變頻電機是經開區空調產業鏈重要的配套組成部分,對打造經開區空調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將起到重要作用。項目于2020年11月開工建設,項目一期2022年5月投產,9月即成為規上企業,今年產值預計3000萬元,在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6.75億元以上。該項目是經開區海立電器重要配套商,為經開區產業鏈延伸方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砥礪奮進十年,今朝蓄勢再出發。經開區不再“藏拙”,“三箭”齊發、“雙輪”驅動——形成“三主兩特”產業體系,即智能終端、精細化工、智能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新型功能材料、電子元器件兩大特色產業。

  智能終端產業,圍繞以智能終端整機及應用服務為重點,依托長虹空調、美菱冰箱、長虹激光、海立電器等重點企業,延長補齊產業鏈,提升智能終端產業能級。2021年,聚集規模以上智慧家庭產業企業25戶,實現產值98億元。

  智能裝備產業,圍繞以新能源汽車配件、中高端工業機器人為特色,依托華晨瑞安、藍奧機器人、玖誼源等重點企業,提升組合凸輪軸、新能源電池、充電組件等汽車零部件配套水平,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向智能裝備制造產業轉型。2021年,聚集規模以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企業17戶,實現產值22億元。

  精細化工產業,以精細化工、基礎化工、節能環保為重點領域,依托利爾化學、美豐科技、禾大西普、同舟化工、日普精化等重點企業,推動精細化工產業轉型升級,集約集聚發展。2021年,聚集規模以上精細化工產業企業14戶,實現產值70億元。

  新型功能材料產業,以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與新型光學材料、磁性材料為特色,依托東材科技、虹科創新、旭虹光電、金橋焊材等重點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拓展應用領域,促進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高端化發展。2021年,聚集規模以上新型功能材料產業企業10戶,實現產值29億元。

  電子元器件產業,以高頻高速、低損耗、小型化的光電連接器為特色,依托華豐科技、瑞可達、華豐斯密斯、華巖電子等重點企業,帶動電子核心元器件產業企業集約集聚發展。2021年,聚集規模以上電子核心元器件產業企業9戶,實現產值14億元。

  增強深化改革定力

  在“新”上加足馬力,開創轉型升級新局面

  坐落在經開區群文西街的瑞可達總投資超10億元的“高性能精密連接器產業化項目”建設現場,今年2月18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9月19日,項目主體結構全部實現順利封頂,開始進入內部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

  7個月時間完成10億元項目主體修建,跑出項目建設的“經開速度”,也體現項目建設的“經開態度”。“從項目簽約到開工再到建設,經開區全程為我們保駕護航。”四川瑞可達連接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剛介紹,項目建設開工后,由于場地緊張,工棚不夠住、材料無處堆放,經開區立即給予協調,將鄰近項目的一塊拆遷出來暫未供出的場地免費提供給企業使用。建設期間,經開區還在政策、水電配套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項目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經開區始終堅持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圍繞要素保障,多措并舉推動項目真開工、快建設、早達產、早見效。僅2021年一年,就引進項目69個、408億元,開工建設26個,涵蓋了工業、城建、民生等多個領域,園區產業項目的建設為全區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大動力。

  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振奮的訊息頻頻傳來:年產740萬平方米,虹科蓋板玻璃生產線點火投產,進一步壯大經開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服務中心全面完工……

  “昨天下雨,落下的進度怎么補?”“今天的安排是什么?”“施工過程中有什么困難?”在玖誼源項目建設現場,經開區產業化服務中心項目專員許志峰一到現場,提出三問。8月,項目進場開工后,許志峰就開啟“工地上班”模式。在經開區,項目專員已經成為重點項目的“標配”。為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經開區建立“三級聯系機制”,進一步深化區級責任領導、區級責任部門掛鉤重點項目,并明確一批干部到各項目擔任項目專員,從立項到建設,實施全流程跟蹤服務,要求項目專員與項目“零距離”。

  筑巢引鳳棲,花香蝶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開區在加大園區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久久為功,實施“一把手”工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縱深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優化政務服務大廳功能布局,簡化審批流程,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開放競爭市場秩序,讓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有序參與市場競爭,培育和吸引更多市場主體扎根經開區發展,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

  截至今年9月,經開區實有市場主體達43702戶,其中企業8946家,同比增長41.57%,企業戶數全市占比8.45%。已認定57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各類科技創新平臺51個,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20個、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個。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眾創空間6個,建成和在建孵化面積達100萬平方米。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919戶,園區在全市創新發展的帶動作用正在顯現。

  發展釋放動力,改革催生活力。2020年3月,經開區因為一場體制機制的創新改革“火”了一把。打破身份、年齡、學歷、“一編定終身”“論資排輩”等制約壁壘,經開區實施全員聘用制改革,實打實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環境,進而打造敢干、實干、快干、會干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實現內部活力迸發。

  如今,在經開區,科創潛力持續激發,創新創業蔚然成風,一個又一個科創夢想在這里萌芽、壯大,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全力提升城市建設

  在“美”上匠心雕琢,打造宜居宜業幸福之城

  秋日清晨,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在早上7點45分準時出現在位于經開區紅塔街的三江實驗學校。在他們面前,是一排嶄新的四層小樓。望著它,34歲的周女士很是心安,“因為女兒說,她喜歡這個學校。”

  回想一年前,眼看女兒就要上小學了,她開始犯愁,不知道選擇哪個學校。

  變化來得很快。2021年8月28日,經開區管委會與南山中學合作辦學簽約儀式正式舉行。此次“聯姻”,旨在打造一流的義務教育名校,推動經開區教育事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周女士由此獲益。明亮的教室、豐富的圖書室、標準的足球場和跑道……各種設施和活動場所一應俱全。“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小學,真的很幸福!”周女士感嘆。

  傍晚時分,李芳和老公從經開萬達購物出來后,兩人臨時起意散步回家,一路上給他們不少驚喜:步行在三江大道,路邊綠植造景別致,色彩明艷的綠道曲折蜿蜒。深深吸了口氣:“清新的空氣就是幸福的味道。”

  自小生長在塘汛的她,對這些年來城市環境的改善深有體會。“從前這里是鄉村,現在是綠道、口袋公園,我們像生活在景區里!”

  宜居的環境、優質的教育、繁華的商圈……經開區民生福祉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城市變得越來越宜居的十年。

  這十年,經開區以道路改造提升、公園(廣場)建設、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產業功能區標識完善等為突破,大力開展城市環境提升行動,打造整潔優美、特色鮮明的良好城市環境,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全區城市環境全面優化、全面提升。

  這十年,經開區形成經開萬達廣場商圈、機場東路汽貿商圈等多個城市商圈,并正在打造涪濱路沿岸、經開萬達等特色街區。實現了“開窗見綠、推門進園”,建成區市政綠地面積201萬平方米,綠地率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平方米,“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成為現實。

  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每年民生財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三江實驗學校建成投用,三江醫院、中醫健康城等民生項目加快推進,第十一中學改造提升開建、新建濱湖小學(暫用名)提上議事日程,這是教育、醫療、養老、就業持續優化的十年: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增強;城鎮新增就業連續10年增加,年均增加1190人。

  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見效、一件件民生實事開花結果,經開區堅守人民至上的初心,穩穩托起了一座城市千萬百姓的“幸福夢”。

  放眼今天的經開區,整潔雅致的街景、秀美亮麗的生態、便捷舒適的公共設施、極具人氣的城市商圈……這些看似尋常的細節,彰顯著城市的溫度與涵養,鐫刻著逐夢前行的鏗鏘足跡,書寫了新時代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十年幸福答卷”。

  十年擔當盡責,十年進取有為,十年立己達人。站在新的起點上,經開區將繼續發揚“拼”的精神、激發“闖”的勁頭,保持“創”的勇氣,加快建設“西部先進制造業示范區”,為綿陽高質量發展貢獻經開力量。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