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匯
四川地維科技有限公司譚宏斌教授團隊正在進行項目實驗
□袁名川 楊海燕/文 涪宣/圖
“如果不是有幸參加涪城‘人才政策匯’,我們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績。”近日,看著剛“出爐”的產品鑒定結果,四川綿陽新能源測控研究團隊負責人王順利感激和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王順利口中的“人才政策匯”是涪城區針對企業人才政策知曉不全面、不系統等問題,每周組織科技、人社等政策受理單位在園區、中小企業集中街區等舉辦的交流座談會。“人才政策匯”上邀請企業具體經辦人員參加,實現由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轉變。
資金短缺是初創團隊的共性問題。今年初,在“人才政策匯”國家大學科技園專場,正為研發資金犯愁的王順利團隊被直接認定為涪城區初創團隊給予50萬元扶持。
“正是有了這筆資金,解決了研發資金的燃眉之急。我們的魯棒性電池安全管理系統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王順利激動地說。
以非常之策,方能求非常之人。通過“人才政策匯”,正不斷吸引優秀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在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后,敬東選擇回到家鄉涪城區的臨港經濟發展區工作。
“畢業前深圳、成都等地龍頭企業都拋來橄欖枝,但在返鄉探親時發現家鄉人才政策優越,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所以毅然決定畢業后回到家鄉。”敬東談及了自己選擇回到家鄉工作的原因。
入職后,敬東享受到了人才安居補助、“涪才無憂卡”、“科技城人才計劃”等人才政策。其帶領團隊成功攻克3D觸控面板復合材料關鍵技術難題,建成全球首條2.5米超大寬幅PMMA偏光片基膜生產線并投產,年產值超5億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回到涪城創業就業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超500人,同比增長36%。
調動高校、企業兩個積極性聯合育才。綿陽惠科光電作為涪城區首家百億級企業,在“人才政策匯”上表示企業擴能后管理人才緊缺。對此,涪城區精準對接供需,支持企業與西南科技大學聯合開設“惠科班”,定向培育非學歷MBA人才,26名技術骨干走向管理崗位,促進企業管理層既懂技術又懂管理。
“當前,人才競爭比投入更比服務。‘人才政策匯’堅持用戶思維,注重客戶體驗,讓人才創業無憂、創新無憂、創享無憂。”涪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涪城區正大力實施“涪才安居”工程,建設院士(專家)小鎮、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供子女教育、配偶安置、醫療保障等20項定制服務,為企業集聚人才、留住人才。
據了解,涪城已舉辦“人才政策匯”36期,采納政策意見16條,修訂“涪才無憂卡”等政策制度4項。
作為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對象,今年,涪城圍繞人才引進培育、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關鍵環節,面向海內外發布集聚創新人才引領發展十條措施,配套制定“揭榜掛帥”全球攬才、創業興業保險等專項政策,上半年兌現政策資金6014萬元,形成惠及各層次、各領域人才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編輯:李志 校對:郭成 審核: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