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常年生產用水困難。”面對記者,游仙區忠興鎮木龍村村民王清華回憶道,以前生產用水都是從武引水庫引入,可到村上已屬末端尾水,不僅放水所需時間長,且水量小,田地經常“喝不飽”。
“幸好去年重新修了這條渠!”順著王清華手指的方向,汩汩水流沿著水渠流進了沿線農田。田里栽種的油菜、小麥,在萬物蕭瑟的冬季很是惹眼。
木龍村的“蝶變”,是游仙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黨史學習教育,黨中央有部署,省委有安排,市委抓落實,游仙見行動。
一年來,游仙區緊緊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要求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目標,創新舉措、周密組織、有序推進,讓全區廣大黨員干部受到了一次廣泛而深刻的教育洗禮。
“五老”走進云鳳小學講述紅色故事
1 學深悟透黨史感悟思想偉力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組織召開常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領導干部讀書班等專題會議……游仙迅速行動,第一時間集中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領會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深入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重要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在游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全區各級黨委(黨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中之重。借此,游仙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周三夜學”“周五集中學”等方式扎實開展學習。
在抓好研討學習的同時,游仙走出兩條新路徑——“黨史學習進校園”、“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文明實踐進萬家”。
在開展“黨史學習進校園”工作中,游仙邀請了43名老紅軍、老戰士、老教師、老一輩科學家等面向青少年講述紅色故事,開展“紅心向黨·學史明理”故事會分享67場。全區43所學校通過誦讀48首紅色詩文、歌唱30首紅色歌曲、講述12個紅色故事、觀看10部紅色影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紅心向黨·學史增信”主題班會126次。
不僅如此,游仙編撰《紅色詩文》《紅色飛龍山》等讀本,開展“紅心向黨·學史崇德”讀書交流活動220余次。通過手抄報、黑板報、書畫展等形式,以剪紙、陶藝、竹編等非物質文化為載體,開展“紅心向黨·藝術傳情”作品展、繪制五彩手抄報、創辦黑板報、繪制黨史百米長卷、創作紅色剪紙,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進一步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
深入推進“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文明實踐進萬家”活動——充分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群眾文化廣場等陣地資源,建成微型陣地89個,選取集市、院壩、廣場、館舍等群眾聚集地點,通過一組紅歌快閃、一場微宣講、一次黨史有獎知識競答、一組紅色文藝展演、一篇黨史閱讀推廣、一段聽眾分享的“6+N”模式開展“鄉村大喇叭”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史學習教育走基層系列活動126場,開展宣講300余場次,參與人數達2萬余人。
2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
“紅軍在飛龍山播撒了革命火種,建立了紅色蘇維埃政權,喚醒了民眾革命熱情,有300余人踴躍參加紅軍。紅軍撤離后,地方反動勢力還鄉團反撲,18名游擊隊員被殺害,他們的革命精神卻永遠留存了下來。”
1月5日,小寒。走進游仙區飛龍山,駐足在高達9.68米的紅四方面軍長征紀念碑下,隨著講解員的深情講解,楊永蛟、伏德儒等烈士誓死捍衛紅色政權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
飛龍山是當年紅軍浴血奮戰的地方,也是如今人民緬懷先烈、紀念英雄的去處。
2021年9月30日上午,游仙區四套班子領導帶領全區300余名各級黨政機關干部、群眾、軍警代表、烈士家屬、師生代表等前往飛龍山公祭廣場緬懷先烈。
“去到飛龍山,感受紅色文化,讓我們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增強隊伍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更好地為我們轄區群眾服好務,站好崗。”游仙公安分局政委賀淼表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游仙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區委宣講團,深入聯系村(社區)開展專題宣講,累計宣講123次,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
集中宣講、微講臺、農民夜校、讀書會、壩壩會、茶話會……游仙各部門黨委(黨組)書記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黨史宣講170余場次;邀請大學教授、市委宣講團成員到村(社區)面向基層黨員授課,實現主題宣講全覆蓋。
“紅色文化進校園”“100首紅歌獻給黨”“我為游仙獻一策”……以慶祝建黨100周年為契機,以黨史學習教育為抓手,游仙整合各類陣地資源,通過快閃、微視頻、主題征文、文藝比賽等形式,把生硬的說教轉化為帶露珠、冒熱氣全民參與的紅色主題活動,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慶祝建黨百年群眾歌詠會
3 為民辦好實事牢記初心使命
走進游仙區韓家脊社區,一列紅色“火車”停靠在路邊,歡聲笑語從每節“車廂”傳來。
每一節“車廂”都有著獨特的功能,為居民帶來便利——“愛心發屋”里,有居民正在洗發吹發;“鄰里萬事幫”房間內,兩名大媽正在配鑰匙;旁邊的“愛心超市”,購物的居民絡繹不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韓家脊社區黨委從優化社區治理入手,梳理解決小區黨組織規范化建設、轄區人居環境提升等群眾急難愁盼的事件11項,讓社區居民生活更“溫馨”。
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2021年7月以來,游仙區各基層黨組織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高水平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廣大黨員干部立足自身實際,把自己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抓整改落實。聚焦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和“硬骨頭”問題,深入基層察民情訪民意,分層分類制定項目清單。
立足眼前,著眼長遠。印發《游仙區縣處級及以上黨員領導干部“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游仙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區級層面重點項目清單》,明確了68項區級領導牽頭完成的民生實事和30項區級層面重點任務,游仙法院向數百名申請執行人兌付執行案款數百萬元、游仙區魏城鎮幸福美麗鄉村路竣工通車、游仙區婦女兒童醫院第二院區業務綜合樓項目完成封頂……一批關乎游仙發展和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得到解決。
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通過開展“雙聽雙問”“我為游仙獻一策”“送崗位到基層”“免費義診”“建設文明城市志愿服務進社區”“黨員干部雙報到”等活動,全區黨員把為民辦實事融入血液、記在心頭、干在手上。
區農民工服務中心“送崗位到基層”
2021年,游仙實施63個省市區重點項目,投資4億元的區公共衛生醫療服務中心、區老年醫學中心、區婦幼保健院第二院區加快推進;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0所,增加學位5300個;城鄉居民醫保覆蓋全區40萬人,為全區14700余名困難群眾落實醫保,實現了應保盡保。一件件辦到群眾心坎上的實事,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游仙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游仙大地上,處處洋溢著為群眾辦實事的濃厚氛圍,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熱愛黨、感黨恩、跟黨走。
4 鞏固學習成果勇毅堅定前行
心系“國之大者”、牢記“省之大計”、走對“市之大路”、辦好“區之大事”。
1月13日,游仙區委七屆二次全會召開,會議審定通過了《中共綿陽市游仙區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決定》《中共綿陽市游仙區委關于堅決做到“四個走在前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游仙的決定》……
會議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主題主線貫穿全篇,與總結運用游仙黨史學習教育經驗做法結合起來,聚焦學史明理再深化、圍繞學史增信再錘煉、著眼學史崇德再提升、立足學史力行再出發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體現了游仙區委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
“游仙要堅決在科技創新、大抓工業、城鄉融合、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貢獻游仙力量。”走出會場,游仙黨員干部信心滿滿。
黨史知識送到田間地頭
一年來,游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堅持發展不動搖,榮獲全省第二批“工業強縣”示范區。土地托管、投資審計“三個轉變”等改革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并被列為全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
一年來,游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相結合,推出住房保障、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10項政策,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獲評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
一年來,游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疫情防控相結合,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時有效處置突發疫情,堅決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防輸出”阻擊戰,經濟社會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黨史學習教育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自覺把民生關切作為“第一要務”,把民生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民生福祉作為“第一標準”,游仙一直在路上。
(李健 王天舉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周鈺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