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綿陽創新創業科技園
“融創綿陽”區域雙創品牌打造已有3年之久。期間,綿陽高新區積極探索“雙創”升級工作路徑,初步形成創新主體集聚、創新生態優良、創新活力強勁、創新產業繁榮的發展格局,為推動科技城“雙創”升級發揮了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在去年開展的終期績效評價中得分95.2分,評價等次為優。助力綿陽高新區在全國169個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50位、較2019年上升4位,在西部非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位,連續4年保持晉級升位。
□田敏
實施“三大工程”創新主體加速集聚
園區實施企業主體培育工程,分類建立企業數據庫,明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的培育路徑,推進企業上檔升級、提質增效;實施載體能力提升工程,推動載體提升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水平;實施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全力落實“科技城人才計劃”,加快建設省級院士(專家)產業園,不斷充實“高精尖缺”人才團隊。積極探索特色孵化模式,民營載體占比超過80%,1522升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護航者升級為省級孵化器,麥迪升級為省級眾創空間,麥殼、阿拉丁、科技城創意產業園升級為市級眾創空間。全區引進培育國家、省“千人計劃”“萬人計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名,市“科技城人才計劃”團隊30個。
搭建“兩大平臺”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園區以“融創綿陽”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抓手,搭建科技服務平臺,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依托中國創新挑戰賽建立企業與專家常態化對接機制,助力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融創綿陽”線上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孵化、融資、人才等服務;線下科技展廳正抓緊建設;創新街區預計今年底入駐。連續舉辦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綿陽)技術融合專題賽,累計走訪科技型企業520家,挖掘企業技術創新需求392項,征集有效解決方案810個。2020年,全區企業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1.08億元。
構建“三大體系”創新活力持續激發
積極構建完善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和政策體系,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四川省特聘專家科研工作站。出臺《高新區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西部一流高科技園區實施辦法》,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兌現2019年度科技創新獎勵資金、創新創業場地租金1359萬元。2020年,全區對上爭取國省市科技專項89項,到位資金5207萬元;長虹電器、西磁磁業等4家企業獲省科技進步獎項。2019年,全區研發投入強度(R&D經費內部支出占園區GDP)9.1%,高于全國國家高新區平均研發投入強度2.3個百分點,高于全市研發投入強度2.6個百分點。
聚焦“兩大方向”創新產業加速發展
園區對標市委、市政府加快發展六大創新產業的決策部署,加快發展新型顯示、5G、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四大創新型產業,制定《關于加快發展創新產業的工作方案》,推動產業集群成鏈發展,形成“龍頭牽引、配套跟進、產業集聚”的良好格局。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產業承載能力,重點圍繞磁性產業、新型顯示產業等方向,投資約110億元建設磁性材料產業園、新型顯示產業園、光電產業園等項目,預計新增標準化廠房約200萬m2,引進建設35億元的杉金光電新型顯示偏光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預計年產5000萬m2新型顯示用偏光片、達產年均產值30億元。截至2020年底,全區擁有規模以上新型顯示、5G、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四大創新產業企業25戶、占全區規上企業總數的24.3%,實現產業增長15.8%、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3.1%。2020年,全區完成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166.8億元,占全市59.1%。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