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枧小學學生正在打掃校園
綿陽新聞網訊 9月9日,在綿陽市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揭牌儀式現場,游仙區小枧小學老師王小紅正帶著學生在太乙仙山植物園進行實踐活動。
“我們每周都要參加勞動教育實踐。”王小紅介紹,小枧小學每周都會安排學生打掃校園、經常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進行勞動實踐教育。據了解,目前,我市大中小學都會安排開展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占地6000余畝的游仙區太乙仙山植物園就成為我市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
據了解,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加強政府統籌,拓寬勞動教育途徑,整合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協同育人格局。隨后,全國各地各校廣泛開展了勞動教育。
2020年7月,農村教育發展中心成立
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指導辦公室,就推動全國勞動教育工作的落實開展全面支撐服務。2020年10月,農村教育發展中心聯合浙江企業積極探索大數據管理系統應用與全國勞動教育基地數據信息服務工作,并在杭州落地“大數據運營總部”,組織全國頂尖研發團隊,開發建設“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大數據管理系統平臺”,成為全國開展勞動教育大數據管理的領跑者。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大數據管理系統主要服務于全國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的信息采集和處理,未來可滿足3000家實踐基地的數據存儲,承載總數8億人訪問。平臺利用大數據、云平臺、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全國大中小學生參加勞動教育和學修勞動教育及綜合實踐學分提供服務。去年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到,探索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推動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不同類型教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校內與校外教育之間互通銜接,暢通終身學習和人才成長渠道。
國家農村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和市公安局、教體局、游仙區相關負責人現場揭牌。揭牌儀式后,相關負責人就教育基地落成之后的執行工作進行了詳細交流。(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胥江 實習生 王儻 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