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高新區在2020年國家高新區綜合排名第50位,比2019年上升了4位,是西部地區非省會城市高新區中的第一名。今年上半年,綿陽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85.53億元,增速13.3%,外貿進出口總額54億元,增長2.68%,到位外資319萬元,已連續四年實現國內省外到位資金總量全市第一。
喜人成績傳遞出的訊號,是綿陽高新區要把開放平臺建設作為重要載體,把區域協同發展作為主要路徑,大力實施開放合作戰略,全力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綿陽高新區是全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綜合保稅區又是高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今年上半年,綿陽綜合保稅區實現進出口值15.22億元、增長418.6%,增速居全省第一。
作為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綿陽綜保區積極發揮對外窗口作用,圍繞載體建設、政策支撐、產業發展“三線并進”,進出口呈穩步增長態勢。
綿陽綜合保稅區
載體建設持續擴能
自去年以來,綿陽綜合保稅區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目前,區內共建成標準廠房和倉庫12.2萬平方米。
“我們投資1.85億元對園區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新建3.5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和倉庫,完成海關查驗場所改造,建成綜合保稅區信息化管理平臺。”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綿陽綜合保稅區又搞了個“大動作”。
今年3月,國家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嚴格落實監管要求的通知》,明確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擴大至所有綜合保稅區。
綿陽綜合保稅區迎來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的新機遇!
對標海關監管要求,高新區制定出臺了《保稅倉和查驗中心監管設施建設運營方案》,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占地面積約5957平方米(含560平方米監管倉庫)的查驗專用場地已建成,配備了必要的查驗設備、安全防護設備和照明設施,可滿足查驗人員全天候的查驗需求。
此外,占地5300平方米的跨境電商保稅倉正在加緊建設,計劃下半年啟動試運營。
園區工作人員介紹:“我們還充分發揮中國(綿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設立優勢,推動雙區(綜保區、綜試區)聯動發展,為綿陽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報關、物流、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在此推動下,跨境電商企業慧茂通已在園區注冊,悠樂佳進口母嬰商品和新禾進口輕奢商品等項目正在跟進。
政策加碼有新突破
綿陽綜合保稅區自封關運營以來,出臺《綿陽綜合保稅區項目入駐優惠政策(試行)》,釋放包含入駐支持、創新支持、貢獻獎勵、跨境電商支持、服務支持和效率支持等在內的諸多政策紅利,確保落戶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多重政策的疊加,并未讓園區內生動力停下發展的步伐。
轄區企業生產車間
作為“加碼政策”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也于今年2月成功獲批。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是國務院支持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21條舉措之一,賦予了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從事保稅、非保稅業務“雙重身份”,是支持區內外貿企業“轉場”內銷,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無縫對接的“關鍵一步”。
主營LED驅動及照明產品的虹銳電工正式獲批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成為綿陽綜合保稅區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
對于企業,從境內區外企業購買原材料或承接區外委托加工業務,可向對方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區內企業向境內區外企業銷售產品,也可直接向對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對方可以獲得抵扣。通過構建起完整的增值稅抵扣鏈條,極大降低增值稅稅務成本。
對于園區,通過承接區外加工制造業務,激活閑置產能,解決了長期困擾綜合保稅區連接國內市場的痛點問題,在加快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方面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在試點業務開展過程中,企業會面臨與以往不同的貨物進出區監管模式和涉稅事項辦理流程。”綿陽綜合保稅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第一時間會同海關、稅務部門碰頭研究試點政策,深入了解企業前端經營環節情況,著力解決好試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力爭讓試點政策最大力度惠及企業。
產業布局日趨完善
在綿陽綜合保稅區企業綿陽普思電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批用于5G基站等通訊產業的網絡連接器訂單正在加快生產,即將出口海外。
“這批訂單價值高達4000多萬美金,相比去年有30%的增長,創下了歷史新高。”綿陽普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劉曉雷介紹。
綿陽普思電子是普思集團在中國目前發展規模最大的工廠,公司生產的各類電子元件大部分供給國外市場。今年1-7月,公司出口額高達2.96億元,增長14%。
普思一直都是園區保稅加工的老牌代表企業。近年來,隨著各項配套功能日趨完善,園區也在逐步引導研發創新機構入區發展,推動區內產業從物流、加工向科技創新端延伸。
包括四川斯菲提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四川思創博睿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四川九維半導體有限公司、綿陽西磁科技有限公司高新分公司在內的4家企業爭相入駐,涉及業務有工業自動化設計、半導體設計,也有磁性材料與器件研發、食品快檢技術研發。
研發設計比重在園區逐漸增大。
這些企業不僅帶來資本、技術經驗和就業機會,也推動研發產業不斷升級,越來越具科技范兒。
如今,綿陽綜合保稅區共有企業19家,初步形成保稅加工、保稅研發、保稅物流、保稅服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正在小、精、優、特的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智宏傳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