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31”模式管好權力壓實擔子
三臺探索建立村級權力運行監督新機制
綿陽新聞網訊 今年2月,三臺高質量完成462名村(社區)“兩委”換屆任務,其中“一肩挑”村(社區)458個,占99.13%。一大批服務家鄉有情懷,致富群眾有門路、治理鄉村有辦法的能人進入村(社區)“兩委”隊伍。
村(社區)換屆后,如何確保選出的“領頭雁”用好權力、挑住重擔?為此,三臺縣積極探索村級權力運行監督機制,探索建立“431”村級監督機制,指導村(社區)紀檢干部規范高效履職,確保村(社區)干部既能干好事不出事,還能走得穩走得遠。
合村并組后,作為村里的“一把手”,塔山鎮白龍村黨委書記潘宗偉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村里多個項目要實施,特別是產業道路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都是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事情多又雜,就怕流程不規范造成廉政風險,心理壓力很大。”
潘宗偉所說的“壓力”,也是“一肩挑”給村(社區)帶頭人的巨大考驗。為此,塔山鎮紀委將《三臺縣村級紀檢組織監督履職一本通》下發到村(社區),并積極組織全鎮新履職村(社區)干部開展培訓。
對照《三臺縣村級紀檢組織監督履職一本通》,潘宗偉有條不紊地推進村里產業道路建設、廁所革命、綠化亮化等工程,目前,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廁所改建基本完成,群眾最為期盼的2.2公里種養循環產業道路也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村里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一事一議等事項,均需經過村兩委特別是村紀委核議,再提交村黨員大會審議和村民代表決議。”潘宗偉說,村里的項目書記主抓,財務由村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和五個紀委委員進行監督,在征求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對項目進行研究討論,達到可行性,方才實施。同時,每月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接受村民監督和檢驗。
在該村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德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三本臺賬:社情民意收集臺賬、日常監督臺賬和問題整改臺賬。翻開臺賬,村民反映的問題大到農房整改、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小到鄰里間糾葛等,事無巨細,記載分明,并有具體的解決措施。“村民反映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能第一時間解決的絕不拖拉;不能第一時間解決的,通過村兩委討論找到解決的辦法,并及時告知給群眾。”王德說,除了村民打電話反映問題,村兩委干部一有空閑就深入村(社區)了解和收集村民的意見和建議。
塔山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宇介紹,“431”工作機制包括4張清單、3本臺賬和1次交流評比,該制度推行以來,已為群眾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今年三臺縣實施“431”村級監督機制以來,發現問題576個,已整改453個;收集到社情民意647條,已回復處置558條。同時,該縣還利用“陽光三臺”監督監管平臺,錄入村級監督情況,方便群眾隨時隨地“掌上”查看,實現科技助力“指尖上”的監督。據了解,“陽光三臺”監督監管平臺包含了群眾最為關心的“一卡通”補貼、村級“三資”、涉農政策等內容,同時還搭載了“一鍵舉報”“我要點評”等功能,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對村級事務進行監督。(袁春梅 劉玉明)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