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三臺
【三臺】科技賦能打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发稿时间:2021-12-28 09:1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近年來,三臺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完善“3+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緊緊圍繞麥冬、生豬等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原標題:科技賦能打出農業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三臺加快推進麥冬-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機收麥冬

  深綠的麥冬布滿田野,成片的果林點綴山坡,肥滾滾的豬兒酣睡在標準化的飼養場中……寒冬時節,在三臺縣“麥冬—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生機蓬勃的景象讓人振奮。

  近年來,三臺縣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完善“3+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緊緊圍繞麥冬、生豬等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以科技強化引領服務 打造現代農業“硅谷”

  走進位于蘆溪麥冬大健康產業園的代代為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廳內,輕點鼠標,麥冬基地生產管理情況一目了然。

  “從土壤酸堿度、大氣溫濕度、有效積溫、水肥使用、產品采收到生產加工,通過移動網絡與基地的環控設備形成信息直連。”工作人員介紹,ERP溯源系統實現了麥冬優質產品“看得見、追得到、信得過”。

  以科技引領強化服務,促進生產管理的現代化和麥冬質量的提升,是三臺縣一以貫之的工作。近年來,三臺縣先后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大學藥學院等近十所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組建四川省麥冬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加強麥冬基礎研究,強化麥冬資源圃收集、品種選育、栽培技術提升、綠色生態防控等,對麥冬品質進行科學檢測分析,建立完善產業環境、生產、加工、流通等全程標準體系和可追溯體系,使“涪城麥冬”真正成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喊得響、叫得應”的大健康品牌。

  生豬養殖上發展勢頭同樣強勁。圍繞綿陽市建設種業強市戰略部署,三臺縣提出了“建設西部生豬種業高地”目標,高起點規劃了一園區一中心。將蘆溪鎮、永明鎮、老馬鎮20個行政村規劃為現代生豬種業產業園,打造現代種業發展樣板區。

  2021年6月,三臺縣在園區舉行了國家區域生豬種業創新中心項目暨1200頭共享公豬站開工儀式。該項目的開工建設也標志著三臺打造中國西部生豬種業高地取得新突破。

  “生豬種業創新中心項目和共享公豬站全面投入運營后,將認定新品種2個,建立重點實驗室4個,形成一批行業領先的生豬種業關鍵技術成果。”三臺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霞介紹,通過現代生豬種業園區及生豬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構建起“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監管為保障、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

  截至目前,三臺已建成2個國家級核心育種場,且全部加入全國基因組聯合育種計劃,美系、加系等優質原種豬齊備,形成了豐富的優質原種種質資源庫。同時還建有線上生豬活體交易市場——“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四川分市場”,全縣存欄優質能繁母豬8萬余頭,年可產優質商品仔豬150萬頭。

麥冬套種高架蔬菜

  發揮科技孵化作用 蹚出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

  科技賦能,不止于生產。上海梅林、鐵騎力士、綠溪優食谷……一個個知名的精深加工企業如鉆石鑲嵌在園區內明亮生輝。其中,建有麥冬綠色加工中心18個、大型氣調庫5座,年加工能力達2.2萬噸;“黑味美”“憶鄉”“脈冬旺”等特色品牌產品市場熱銷。

  三臺不僅關注園區生產加工價值,還充分發揮科技孵化作用,挖掘旅游休閑價值,從而實現農業園區的特色發展、可持續化發展。園區內組建四川省麥冬產業技術研究院、生豬院士(專家)工作站,成功研發“川麥冬1號”“川麥冬2號”“午脈飲”“二冬膏”等新品種新產品。楓葉牧場、明興農業主題公園的建成,讓生豬養殖告別了“臟亂差”的傳統狀況。

  “我縣把工業園區模式移植到農業發展中,使政策、產業、主體等生產要素高度向園區集中、聚攏,大力促進生態循環和三產融合發展,打出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組合拳’。”三臺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該縣堅持“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放水”,縣財政每年預算專項資金3000萬元,近三年整合項目資金1.2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2.6億元,建成2.9萬畝高標準農田、楓葉牧場等重點項目。并按照“生產在園、加工進村”的園村共建模式,建成麥冬綠色加工點18個。

  為激活園區建設動能,三臺縣著力破解要素瓶頸,持續完善人才、資金、土地等保障,夯實園區高質量發展基礎,以高素質農民培訓、優秀農民工回引等工程為抓手,累計發展國省級龍頭企業9個、示范場社11個、產業化聯合體4個,形成了產業發展“新雁陣”。

  近年來,三臺縣整合全縣農業重要領域數據資源,建成數字農業信息資源平臺,全縣農業大數據覆蓋率達到50%以上。實施糧油全程追溯系統工程,實現糧油產業生產管理全環節追溯、可視化監測覆蓋率達到67%。依托生豬5G智能物聯工程,已聯網監測規模養殖場142個、生豬63萬余頭。病蟲智慧測報及智慧漁政系統實現了重要監測、監控點位全部納入可視化監測監控。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改造提升120個一類益農信息社,中國麥冬電子交易市場、國家生豬交易市場-四川市場平臺交易額穩步上升,今年1-8月,全縣農產品電商交易額100.3億元。

  (劉玉明 文/圖)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