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何把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作為重要議題?
國之大者所系 省之要者所在 綿陽未來所能
12月17日,中共綿陽市委新聞發布會上,媒體記者提問。(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勇 攝)
市委八屆二次全會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把“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作為重要議題進行研究,并作出《中共綿陽市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的決定》(簡稱《決定》)。這是出于何種考慮?又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
12月17日,在中共綿陽市委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竇建磊作出解讀。
搶抓機遇找準結合點 換道超車推進高質量發展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竇建磊說:“這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帶來資源環境剛性約束趨緊、轉型發展倒逼壓力增大等重大挑戰,也蘊含著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的戰略機遇。”
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立足省情實際,堅持系統觀念,做好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的“減法”和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的“加法”,作出《中共四川省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有著重大戰略考量和深遠發展意義。
發展有需要,綿陽有條件。“綿陽生態本底優良,產業基礎堅實,科創資源富集。”竇建磊說:“理應堅定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新要求,積極搶抓綠色低碳發展新機遇,在新一輪發展中勇立潮頭,實現換道超車、跨越發展。”
如何找準落實“雙碳”目標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結合點?在科學分析論證既定戰略安排、排碳行業領域、三次產業結構的基礎上,《決定》突出工業對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支撐作用,將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的基本邏輯起點放在產業上,現實發力重點聚焦在工業上,一手抓“存量”轉型,一手抓“增量”培育,推動全市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提升綿陽在全省經濟版圖中的地位和能級,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提供堅實支撐。
“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三個導向’。”竇建磊說,先看目標導向,牢牢把握綠色發展方向,堅定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綿陽圍繞“雙碳”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既是國之大者所系,又是省之要者所在,也是綿陽未來所能。“我們必須錨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努力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順應四川發展大勢、支撐全市未來發展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再看戰略導向。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決定》聚焦工業領域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對產業細分領域再深化,既能夠培育壯大一批具有一定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將加快推進傳統支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更好與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相融合。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竇建磊說,堅持發展導向,《決定》按照“先立后破”的要求,不搞“一刀切”限電限產或運動式“減碳”,而是精準落實“加減法”,加的是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和綠色低碳產業能級,減的是能耗和排放,就是為了努力塑造競爭新優勢、打造發展新動力、培育經濟新動能。
發揮優勢找準發力點 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發布會上,竇建磊還透露,在《決定》起草過程中,重點把握強化全局意識、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系統觀念、注重兩手發力“四項原則”。
全會指出,市委深入研究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問題并作出決定,是全面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展現綠色發展新擔當的自覺行動。
如何認識這種自覺?竇建磊解釋:“自覺將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置于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來謀劃推動,堅持服務全局與推動發展相結合,對標戰略需求找結合點、遵循政策導向找發力點,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綿陽力量。”
看發展定位。“著眼于綿陽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的現實需要和未來前景,提出‘一地三區’的發展定位。”竇建磊介紹,同時銜接“十四五”發展、實現碳達峰、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三個階段,采取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式,對我市2025年、2030年、2035年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分別提出發展目標。
發展什么?“立足市情實際,發揮比較優勢。”竇建磊表示,聚焦工業領域,堅持“一手抓綠色低碳產業新動能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對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作出全面部署。
重點圍繞兩個方面展開。其中,“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新動能”,包括做強做優先進材料產業、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檔升級、加快培育核技術應用產業、促進大數據產業創新發展、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壯大5個方面重點任務;“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包括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強綠色產品供給、促進資源循環利用4個方面重點任務。
怎么發展?“突出系統觀念,統籌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以產業鏈思維和生態圈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加快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鏈、集約高效的產業格局。”竇建磊表示,重點圍繞清潔能源供給、產業科技支撐、產業集聚成勢三個方面展開。
其中,“加強綠色低碳產業的清潔能源供給”,包括有序開發利用天然氣、統籌開發多類清潔能源、構建多元協同儲能體系、完善清潔能源輸配體系等重點任務;“強化綠色低碳產業科技支撐”,包括開展技術創新攻堅、促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產業數字賦能等重點任務;“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集聚成勢”,包括促進園區低碳集約發展、支持優勢企業發展壯大、加強綠色低碳品牌建設等重點任務。
產業發展,離不開制度環境和政策保障。“營造支持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注重兩手發力。”竇建磊說,“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優化政策供給,完善市場體系,以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
因此,《決定》從深化市場化機制改革、促進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工作體系和推進機制等方面作出系統部署,為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供有力支持,確保全會決策部署落地落實。(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黃小芹)
綿陽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舉措
結構轉型
●大力推進水電開發,有序開發風電建設,合理利用生物質能源,規?;_發利用天然氣
●支持清潔能源新業態發展,著力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
智能輸配
●新建一批輸變電線路設施,推進城區“一環多放射狀”高壓管網建設,全面建設智能電網、智慧管網
提升效率
●加大對綠色產業等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支持力度,支持探索樓宇式分布能源綜合利用,探索建設微電網、光伏工廠,促進風、光、水多能互補,就近消納
培優育強
●重點圍繞“先進材料、新能源汽車、核技術應用、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五個產業方向,加速構建綿陽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集群發展
●推動涵蓋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業鏈等方面的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快打造一批綠色園區,支撐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化發展
深度融合
●加快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持續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支持引進一批國家“雙跨”平臺落戶,加快構建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支撐體系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