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課后服務是我市落實“雙減”、保證學習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記者從市教育和體育局了解到,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經全面開啟了“5+2”課后服務模式,利用放學后兩小時為孩子們進行作業輔導、開展社團活動。每位學生每月繳納不超過180元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專業老師提供的課后輔導,不用再擔心孩子作業沒完成、放學后孩子沒人了,不少家長直呼“雙減”落地省錢又放心。
在科技城新區博雅學校,星期一至星期四課后服務被分成兩節自習課,分別由布置作業的科任老師值守。自習課上,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輔導學生完后作業,不允許講新課。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參加社團活動。
六年級的呂明君完成作業后,趕到專業教室跟器樂老師學習薩克斯。呂明君告訴記者,利用課后學習,自己已完成了薩克斯四級考試。據該校副校長唐慧介紹,星期五是全校的社團活動時間,各種興趣特長項目多達51個。在授課上,學校堅持專業課由專業教師執教的原則,安排學校有專業特長的老師為孩子授課,但部分特長項目,學校也會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為孩子們提供。“后期我們還會考慮和社區、志愿者合作,但老師的專業能力達標是前提。”唐慧說。
從城區到鄉鎮,課后服務在我市各地各校有序開展。為了保證課后服務質量,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向全市中小學下發了由該所組織研制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按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初中語文、初中數學等12個文化學科分科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從總體目標、具體要求、實施建議三個方面,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提升作業設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規范性及作業實施過程的有效性給出了操作性建議。
“課后服務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解決課后作業,保證學習效果。與此同時,發展社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實踐能力也是題中之意。我們希望通過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豐富課后服務內容,為“雙減”助力,切實達到為學生減負的目的。”市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說。(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藍怡)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