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標本兼治共同守護碧水清流
——游仙深入推進芙蓉溪流域綜合保護與開發
芙蓉溪碧波蕩漾
10月清晨的芙蓉溪,河面氤氳著水汽,水鳥蹁躚;河岸綠樹婆娑,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一派“水清岸美景如畫、鳥飛魚躍人歡暢”的和諧景觀。
芙蓉溪是游仙的“母親河”,河流全長90.7公里,流域面積594.9平方公里,這條流經游仙區60%地域的“母親河”,養育著無數游仙兒女,也見證著這片土地的變遷與發展。自唐代以來,先后有李白、杜甫、陸游等十幾位詩人泛舟溪上,留下有關傳世佳作。歷史的車輪駛入新時代,如何保護和利用“母親河”,成為游仙兒女新的發展使命。
碧水藍天
生態治理見效
芙蓉溪水碧波蕩漾
在芙蓉溪上游忠興鎮團結橋流域生態河堤項目建設現場,車輛穿梭,機器轟鳴,挺拔偉岸的河堤逐漸屹立。芙蓉溪生態河堤項目包含疏浚河道、建設生態河堤、沿岸景觀美化等,建成后不僅能抵擋洪水,更能美化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距離生態河堤項目建設現場不遠的忠興鎮,全長7公里的場鎮雨污管網改建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旨在進一步將全鎮生活污水接入污水處理廠,從源頭上減少芙蓉溪來水污染。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芙蓉溪水質受到一定程度影響,2014年水體質量總體為三至四類,部分河段水質處于劣Ⅳ類狀態,一度成為“失去生命的河流”。芙蓉溪治理,既是生態問題、環境問題,更是民生問題、政治問題。
自2014年開始,游仙區將芙蓉溪水生態環境治理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多舉措開展水生態環境整治。
該區先后出臺《游仙區水污染防治總體實施方案》《芙蓉溪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游仙區河流水質斷面考核及生態補償制度》,投入資金1.6億元,圍繞芙蓉溪水污染防治、水資源及水生態修復,先后實施生態河堤、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等21個重點項目。
為讓“母親河”再次清冽,游仙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先后在芙蓉溪流域開展了長江經濟帶“三磷”整治、鄉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第一、二批入河排污口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專項行動,全區“三磷”企業、鄉鎮飲用水水源地、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達到89.73%。大力開展生活污水入網建設,僅在上游忠興鎮就建設了3座污水處理廠。
義務植樹
人工植樹造綠
芙蓉溪畔花開成林
“清溪幾曲水瀠洄,堤上芙蓉處處栽。每到秋時花似錦,畫船蕭鼓打魚來。”這是清朝詩人文筱農的《左綿竹枝詞》,清晰記錄了芙蓉溪旁芙蓉花開的美麗景象,也是游仙詩意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
芙蓉溪的保護,不僅僅局限在水體和流域環境治理。從2016年開始,游仙區就實施了一次“遠景”行動:重點針對芙蓉溪沿岸進行人工造林。僅當年,就通過人工造林美化綠化31公里河岸,折合造林面積1500余畝。此后的每一年,游仙區各級各部門,都會在芙蓉溪沿岸種下規模不等的芙蓉樹。這場植樹行動在2018年達到鼎盛,當年植樹節當天,市、區、鎮、村5000余人,在芙蓉溪畔種下芙蓉、香樟等樹木1.3萬株。
在推動治理長效化過程中,游仙根據地理優勢及歷史文化,以“再造芙蓉溪”為抓手,采取在河道兩岸種植芙蓉樹、花帶及綠植等方式,把芙蓉溪打造成“樹成林、花成片、草成帶”的綠色長廊,再現芙蓉溪昔日盛景;同時,在河中種植挺水、浮水、沉水等植物及放養水生動物,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據了解,該區計劃用3-5年時間,對長達59公里的芙蓉溪中下游流域進行整體景觀提升。
目前,在芙蓉溪中上游段,2017年種下的芙蓉樹已經花開成林,每到春季,粉色、淡白色的芙蓉花海恰似一條彩帶,鐫繡在游仙原野上,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
依托秀麗的河岸景觀環境,芙蓉溪流域各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進行漂流、露營、觀光等鄉村旅游開發。忠興鎮相繼建設了千畝桃園、萬畝中藥材基地、民宿頤養等產業。新橋鎮大力打造近郊旅游目的地,相繼建成國際蘭花園、冰雪城堡、山水禾農莊等,成為綿陽近郊小有名氣的旅游目的地。
鄉村美景
鄉村旅游借力
沿岸興起產業集群
芙蓉溪在游仙的淺山丘區間蜿蜒流淌,滋潤了大片土地,也為游仙兒女鋪陳了奔向小康的致富大道。如何借助這一江春水,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游仙正在努力。
“芙蓉溪鄉村旅游環線”就是游仙綜合開發芙蓉溪的“大手筆”項目。沿著30多公里的芙蓉溪鄉村旅游環線前行,車窗外,綠樹成萌,清澈的芙蓉溪水在微風下泛起陣陣漣漪,工人們在棧道、驛站、觀景臺等站點加緊施工。走進芙蓉泊驛站游客集散點,寬敞的跨河大橋連通芙蓉溪,近10座“土味”十足的現代洋房已完成主體建設。
據游仙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芙蓉溪鄉村旅游環線建成后,將成為綿陽乃至川內最長的親水景觀帶。
據介紹,這個投資14.79億元、途經游仙城區及多個鄉鎮的重大項目,將串聯起17個現代農業觀光產業園及仙海水利風景區,打造成集觀光、騎游、休閑、文創、康養、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集群。
芙蓉溪鄉村旅游環線不僅是一條旅游大道,更是一條產業大道,一條游仙全域旅游大動脈。項目建成后,將為沿線鄉鎮提供2000個就業機會,不斷激發村級集體經濟活力,帶動客商和周邊群眾參與項目運營。
“旅游環線建設除了公路、綠道外,沿線正在同步打造以‘漢唐古韻’‘動感時尚’‘花花世界’為組團的三個大型驛站,將充分植入仙圣、漢唐、針灸、三線科工等文化元素。”游仙區相關人員說,“項目全面建成后將形成一批網紅打卡地和夜間旅游消費聚集地,為全區文化旅游發展注入新動能”。
波光瀲滟的河水,繁華熱鬧的兩岸,絡繹不絕的游客……如今,走在芙蓉溪畔,一幅和諧美好的綠色畫卷映入眼簾,讓人心曠神怡。(杜暢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周鈺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