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據大整合 監管全覆蓋 閉環快處置
“環保110”調度快反任務1100余件
綿陽市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正在進行視頻監控
綿陽新聞網訊 “嘀——!”綿陽市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警報響起,這是全省首個生態環境快反指揮平臺捕捉到環境違法行為發出的警報。
1月26日下午17時52分,綿陽市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警報響起,通過監控攝像頭,人工智能自動識別到綿陽某地疑似違規行為,發出煙霧告警,并同步拍攝下圖片。隨后,平臺自動派發指令,指揮中心調度距離最近的快反小組工作人員(即網格員)根據系統地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處置。
從接到指令到抵達現場,屈文鑫只用了不到10分鐘,這是因為在他手機上,生態環境快反指揮平臺APP把煙霧告警的位置信息標注得十分清晰。屈文鑫迅速聯系到該村的村干部,隨即到現場進行處置,并將火點撲滅。處理完這項煙霧告警“訂單”后,屈文鑫將整個事發經過以及處理結果反饋至平臺。2小時后,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APP上已清晰顯示出此次報警“訂單”的處理意見和情況反饋。
去年,市生態環境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出了污染防治的“綿陽模式”——“環保110”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讓污染防治任務像公安出警模式一樣快速調度處置。通過“數據大整合”“監管全覆蓋”“閉環快處置”,實現污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從“人防”到“技防”的轉變。發現問題10分鐘內響應、24小時內回復、3天內辦結,如今已形成了“發現問題、指揮調度、快速處置、情況上報、評價考核”的閉環留痕管理。
2020年7月13日,綿陽市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正式投入使用。該平臺新建86個高清視頻攝像頭監控點位,接入公安天網、住建部門油煙在線監控、非道路移動機械平臺等多個部門的信息平臺,形成視頻監控“一張網”。
“城市揚塵”“生物質燃燒”“餐飲油煙”“汽車尾氣”“企業污染源”……從綿陽市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可以看到,平臺利用大數據預測和AI智能識別,形成“預測云圖”“污染地圖”“快反地圖”3大版圖,綜合性的聯治模式,實現對違規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定位、取證,重點區域污染源24小時精準監測、監控與溯源。
據介紹,生態環境快速反應指揮平臺納入平臺管理的304名污染防治快速響應處置人員覆蓋了13個重點市級部門和13個縣市區(園區),做到全市范圍污染防治任務的迅速調度和處置。此外,在快反快處的同時,該平臺還實現了生態環境污染防治問題從接件到反饋全流程閉環留痕,確保污染防治任務件件有落實、有回復、可倒查。
據統計,2020年全市調度快反任務1100余件。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把水環境、自然生態等信息整合到快反平臺,實現全市污染防治快反處置全覆蓋。(陳偉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尹秦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