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走進鹽亭縣巨龍鎮天水村,田間地頭栽種著掛滿橙黃色果實的柑橘樹,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前來采摘。小小柑橘不僅成了當地村民致富奔康的富民產業,同樣也獲得了眾多在鹽亭投資企業的認可,柑橘產業興起是鹽亭縣發展特色農業的一個縮影。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和農產品主產區縣,近年來,該縣積極做好“特”字文章,提出了“產業興鹽”、“一帶三區三園”、“4+2”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舉措,大力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等高效生態循環農業,依據當地氣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條件,科學規劃發展以藤椒、柑橘、蠶桑、生豬為代表的特色農業,使得特色農產品貫穿于一二三產業發展全過程,形成了在特色農業帶動下的“產業矩陣”。
“柑橘在種植中免不了有還未成熟的自然生理落地果,而柑橘皮對于種植戶來說是利用率很小。”綿陽迪澳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牟紹冬告訴記者,迪澳藥業公司就是以柑橘自然生理落地果及柑橘皮為原料,從事活性成分提取、研發、生產和經營,不僅可以實現農業和工業有機融合,而且還實現了農業資源循壞利用。由迪澳藥業公司參與完成的《柑橘綠色加工與副產物高值利用產業化關鍵技術》,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填補了該縣科技型企業科技研發獲國家級表彰的歷史空白。
迪澳藥業正是抓住了鹽亭縣柑橘產業的特有優勢,實現了農業和工業融合發展,在迪澳藥業帶動影響下,如今農民、科技型企業、農業專家等都將目光匯聚到了鹽亭特色產業所釋放出來的強大發展潛力上,柑橘產業形成了“育種(苗)、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發展體系,促進了特色農業有效融合,推動了特色農業發展。
在發展特色農業中,鹽亭縣還將地理文化標志貫穿于特色農業發展中,積極發揮品牌效應,嫘祖文化、桑蠶文化等文化品牌為特色農業發展注入了
文化底蘊,走向了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
“以前我們啟文村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山村,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20年,我們結合嫘祖文化,發展了以桑葉面,桑果和桑果酒為代表的桑蠶產業,我們村一下子出名了。”啟文村支部書記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有縣城和市里的游客來村里旅游,在了解嫘祖文化的同時,還要買些桑葉茶等土特產,發展桑蠶產業讓村民們真正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柑橘產業和桑蠶產業只是鹽亭發展特色農業的縮影。為了給特色農業提供優良的發展條件,鹽亭縣提出了“產業興鹽”發展戰略,大力實施以鹽蓬路產業帶、北部生態種養循環示范區、中部農文旅融合示范區、南部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和西部水產、花果嫘鄉、七里花鄉三個現代農業園區為發展方向的“一帶三區三園”發展規劃,大力實施以產業提質增效、打贏脫貧攻堅戰、城鄉統籌發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優化農村環境、推動鄉風文明、創新鄉村治理、強化人才保障等“八大行動”,全面落實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作為典型丘區農業縣,近年來,鹽亭縣立足現有資源,依托鹽蓬路產業發展規劃,鞏固傳統產業,壯大特色產業,培育優勢產業,特色農業的發展讓當地農戶捧上致富“金飯碗”,帶動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錦輝)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