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果園建起以來,我就在這里種植柑橘。一天60元,每月全勤可以賺到1800元,加上自家的莊稼,一年要收入2萬多元錢,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在鹽亭縣玉龍鎮梓江村,村民羅映芬告訴記者,多年來在村里的柑橘產業園上班,不僅賺到了錢,還學到了很多科學種植的方法,感覺收獲很多。
看著眼前長勢喜人的柑橘樹,羅映芬滿心歡喜。這幾天正是柑橘大量上市的季節,而在鹽亭縣玉龍鎮梓江村,像羅映芬這樣的種植戶卻在進行柑橘冬季修枝管護,滿樹的果子還沒有成熟——這正是該產業園發展柑橘特色產業的“亮點”,產業園巧妙利用時間差,每年的三、四月份才進行采摘,從微觀上創造出“物以稀為貴”的市場機會,填補了春天柑橘市場空白,使產品保值又增值。“剛開始我不是很理解,通過產業園負責人的講解,我才懂了。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增加產量。”羅映芬表示,以前她不懂得這些,通過在產業園上班的這幾年,她學會了如何動“腦筋”發展產業,以前她在自家自留地里只種一種莊稼,賺不到錢,去年她也開始種植柑橘、藤椒、白菜和蘿卜,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學到的東西增加收入,過上富裕的好日子。
在玉龍鎮梓江村的柑橘產業園,像羅映芬一樣通過種植柑橘過上好日子的農民不在少數,這些都是玉龍鎮梓江村發展特色產業的真實寫照。多年來,玉龍鎮積極響應鹽亭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堅持“產業興鹽”,鼓勵各村及社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2018年,玉龍鎮梓江村引進“桔之源”產業園,在梓江村流轉土地發展柑橘產業時,瞄準市場需求,走差異化之路,發展200多畝頭年掛果二年成熟的桂晚柑。“由于桂晚柑具有晚熟、早結豐產的特性,它的成熟期為2月至6月,而此時正是各大市場缺少鮮果的時候,桂晚柑就正好填補了這段時期鮮果市場的空白,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既填補了市場空白,又能賺到更多的錢。”種植業主廖昌明告訴記者,因為產業園的發展,讓當地農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紛紛加入產業園,學技術、學本領,勤勞致富。
目前,該產業園共種植柑橘1071畝,由于種植的晚熟柑橘要到三四月份才成熟,花果同樹的奇觀正是這種晚熟柑橘獨有的一個景象,屆時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賞,預計能增加50余萬元的收入。
玉龍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羅映芬的感受也是玉龍鎮眾多群眾的真實感受。“十三五”期間,玉龍鎮利用地理優勢,堅持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致富。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玉龍鎮將繼續堅持特色產業發展,讓村民過上穩穩的幸福生活。(衡廷凡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錦輝)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