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屆十次全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綿陽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和獲得的寶貴發展經驗,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時期工作和2035年遠景目標。作為綿陽主城區、科技城核心區,涪城區將認真貫徹此次全會精神,緊扣服務綿陽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戰略目標,聚焦市委賦予的“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發展定位不動搖,以實施“三千工程”的定量目標推動發展總量大突破,以建設產業、科教、開放、全域“四個強區”的主攻方向助推發展質量大提升,到2025年實現千億經濟總量、千億產業園區、千戶“四上”企業,奮力當好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加快建設產業強區,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抓發展必須抓產業。涪城區將深入實施現代產業體系構建行動,加快建設“產業強區”。做大先進制造業。圍繞惠科、富臨精工、華拓光通信等龍頭企業,延展上下游產業鏈,打造新型顯示、汽車電子、5G三大重點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做優現代服務業。以商業貿易為支撐,重點發展科技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旅游康養產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加快構建“1+6”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做精現代農業。堅持“三年三園三步走”,梯次建設“千鶴桑田”“湖光山色”“蔬香綠野”三大農業主題公園,加快構建“1+2+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加快建設科教強區,著力鍛造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涪城區將深入貫徹科教興國戰略,一體謀劃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發展,加快建設“科教強區”。強化主體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加速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構建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強化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科技智谷、環西科大雙創帶兩大組團發展,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集群集約集聚發展新格局。強化科教融合。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化科研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校地合作,切實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加快建設開放強區,著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持久動能。大發展必須靠大改革、大開放。涪城區將始終堅持“對外靠開放,對內靠改革”,加快建設“開放強區”。聚力專業招商。深入踐行精準專業化招商理念,緊扣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招龍頭、招平臺、招配套,通過項目投資增量優化存量、做大總量。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落實“三度服務”20條措施,常態開展銀企“鵲橋會”、企業家座談、企業家“早餐匯”、“四上”企業全覆蓋走訪,著力打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營商環境。推進重點改革。加強產業園區、績效考核、干部激勵等重點領域改革,落實工作推進保障十大機制,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加快建設全域強區,著力形成高質量發展嶄新格局。城鄉融合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涪城區將聚力破解城鄉發展二元結構和“剪刀差”問題,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加快建設“全域強區”。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積極對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進一步拓展城市空間、產業空間,合理布局四大主體功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引導人口、產業和資源要素加速集聚、整體成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均衡城鄉資源配置。強化多資源整合使用能力,加速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在城鄉均衡配置,促進資源要素在城鄉合理流動,不斷優化城鄉發展環境,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涪城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市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全面建設西部現代化強區,為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和西部現代化強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鄧輝 作者為中共綿陽市涪城區委書記)